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名物化是英语中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国内外不少学者从多种角度进行过相关的研究。 “名物化”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学者叶斯柏森。叶斯柏森在《语法哲学》(1924)中提出了“主谓实体词”这个概念,即对名物化的重要研究,并将其分为两种:“动词性实体词”(如departure),和“谓词性实体词”(如helpfulness)。他意识到这种形式会在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等不同语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根据范文芳和汪明杰(2003)在期刊中得出的结论,叶斯柏森主要是从句子层面,而非从文本层面进行分析,这使得他在名物化方面的研究未能更进一步。尽管叶斯柏森对于名物化的分类过于狭窄,但他还是给之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们带来了不少启示。根据韩礼德(1994)所给出的定义,名物化就是指把句子中某种非名词词类或非名词短语转换为名词或名词短语,从而使名词或名词短语获得非名词词类的意义,且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国内学者胡壮麟(1996)认为:“名物化是将过程(其词汇语法层的一致形式为动词)和特性(其一致式为形容词)经过隐喻化,不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修饰语,而是以名词形式体现的参与者。”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篇论文将从《中国日报》和cnn中各选取25篇(总计50篇)有关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50篇英语新闻语篇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并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基于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4.0.5来分析研究不同名物化类型以及不同名物化功能在体育新闻语篇中所占的比例,明确名物化不同功能在体育英语新闻语篇中的作用和使用目的。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 4.0.5和loglikelihood and chi-square calculator1.0为研究工具,以《中国日报》和美国cnn中选取的50篇有关2020年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相关英语新闻语篇报道为研究语料,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这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定量分析是为了通过数据来说明名物化体育报道中的所占比例,定性分析是为了详细解释名物化功能在体育英语新闻语篇中的作用及使用目的,并且在定性分析之前,将根据论文中提到的理论对50条新闻语篇中出现的名物化进行检索和分类,旨在分析这些英语体育新闻语篇中名物化的使用频率和显著差异性,以揭示:英语体育新闻语篇中的名物化对读者的阅读体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chomsky,n. remarks on nominalization[a]. jacobs, r.a. amp; p.s. rosenbaum (eds.). reading in 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c].waltham, mass: ginn and company, 1970: 184-221.
[2] fowler,r. et al. language and control[m]. london:roultedge and keegan paul, 1979.
5. 工作计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物权法》特色术语的英译辨析:以“宅基地”为例开题报告
- 加里·斯奈德诗歌创作中生态思想的中国元素Chinese Elements in Ecological Thoughts of Gary Snyders Poetry开题报告
- Ten Evil World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十毒恶世《无人生还》开题报告
- 《箭与歌》的中文译本研究Study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Arrow and the Song”开题报告
-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流行语研究 An Analysis of Chinese Internet Buzz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inguistics开题报告
- On the Indigenized Marketing Strategies: A Case Study of KFC in China开题报告
- On the Status Quo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aking Oxford English as an Example开题报告
- On Xu Zhimo’s Translation Style开题报告
-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Peoples Cultural Livelihood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China: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ical Intertextuality开题报告
-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China Image in Canadian Think Tanks: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