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Teacher Talk in EFL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开题报告

 2023-03-09 09: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本研究从中小学课堂话语的标记语、提问语、反馈语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课堂话语分析主要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英国,以辛克莱为首的伯明翰学派从1970年就系统地研究课堂上的语言交流,成为课堂话语先锋模范。20世纪80年代对外语课堂分析主要集中在对教师课堂话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语言特征方面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则对教师课堂话语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着重强调了课堂交互的重要性。国内前期多研究教法,后期则多以实证性的研究模式对教师课堂话语进行研究分析。例如赵晓红(1998)通过对教师课堂话语的质与量的研究反映教师在课堂中话语过多、讲解过多,缺少师生交流。周星和周韵(2002)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并实验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优于传统语言教学模式。何安平(2003)基于语料库对中小学和高中的教师课堂话语的认知思维导向的研究。尹鸿雁(2004)依据话语分析理论中“伯明翰模式”进行的小学英语课堂结构的个案分析。国内外对于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包括对于标记语、提问语和反馈语的研究。国外对于标记语的研究代表性的有schiffrin的连贯模型视角下的语法-语用研究、fraser的语用学角度句法-语用研究和blakemore的关联理论框架认知-语用研究。 sinclair 和coulthard曾在《话语分析》一书中将教师课堂话语描述为irf模型,即教师的问题(imitation),学生的回答(response),教师的后续意见(feedback)。在此基础上国内的众多学者也从多角度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目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课堂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课堂中,对于中小学的课堂话语对比则相对较少,特别是通过语料库进行的对比研究。此外,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习得第二外语的现状有所改变。所以本论文通过语料库对第十五届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十二名优秀英语中小学教师的课堂话语中的标记语、反馈语和提问语的差异和特点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从一定程度上侧面反映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现状,以期提高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质量。

意义:随着2021年7月24日起,各地纷纷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课堂教师话语成了学生习得第二外语的主要途径。如何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激起中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做好有效衔接,极大地考验了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专业性和互动性。那么,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分析就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并对进一步研究教师课堂话语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题目是基于语料库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选取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的线上直播课和录频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小型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其中学和小学英语课堂语料进行对比分析,从标记语、提问语和反馈语这三方面对教师课堂话语进行研究,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目的等。说明与教师课堂话语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结果,发现其中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决定利用语料库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进行对比分析。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系统说明国内外对于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方向和结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笔者线上观摩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直播及其录频,对其中学和小学教师中各6名教师,进行课堂话语观察记录与研究。笔者在语料库的基础上,对他们的课堂标记语、提问语和反馈语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对比研究和实证研究。

研究思路:首先,笔者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课堂话语分析的大量文献对他们的研究结果加以总结,并发现其中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其次,笔者通过观看并记录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的线上直播课和录频来收集语料;再次,使用语料库分析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然后,使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中的标记语、提问语和反馈语的频次高低、分布情况和话语特点进行讨论和总结。最后,总结本次研究中的一些发现。反思本次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4. 参考文献

[1] bailey, k. m. 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2] borich, g. d. questioning strategies i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m]. columbus: merrill, 1988: 92-12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