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网络流行语,这些词汇以其新颖性、趣味性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对语言生态、文化生态乃至社会生态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其自身也存在着良莠不齐、过度娱乐化、缺乏规范性等问题,对语言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本研究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传播以及其对语言生态系统的影响,旨在揭示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生态机制,引导人们理性看待和使用网络流行语,促进语言生态的健康发展。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文化日益繁荣,网络流行语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生态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生态语言学理论基础:阐释生态语言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和语言观,为分析网络流行语提供理论框架。
2.中国网络流行语的生态特征: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特征、分类、传播方式以及演变规律,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和生态机制。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和分析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包括期刊文章、学位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构建理论框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指导。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elsevier、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以及相关机构和个人的网站,获取最新、最全面的研究资料。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研究视角的创新:-将生态语言学理论应用于中国网络流行语研究,从语言生态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演变规律及其对语言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网络流行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的拓展:-在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和社会文化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生态价值和生态问题,并将网络流行语纳入语言生态管理的范畴,提出构建健康的网络流行语生态的策略。
3.研究方法的整合:-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以期更全面、深入地揭示网络流行语的生态特征和演变规律。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刘正光.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j].汉字文化,2021(15):131-132.
[2]贺贤强.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3]王立峰.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物权法》特色术语的英译辨析:以“宅基地”为例开题报告
- 加里·斯奈德诗歌创作中生态思想的中国元素Chinese Elements in Ecological Thoughts of Gary Snyders Poetry开题报告
- Ten Evil World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十毒恶世《无人生还》开题报告
- 《箭与歌》的中文译本研究Study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Arrow and the Song”开题报告
-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流行语研究 An Analysis of Chinese Internet Buzz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inguistics开题报告
- On the Indigenized Marketing Strategies: A Case Study of KFC in China开题报告
- On the Status Quo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aking Oxford English as an Example开题报告
- On Xu Zhimo’s Translation Style开题报告
-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Peoples Cultural Livelihood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China: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ical Intertextuality开题报告
-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China Image in Canadian Think Tanks: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