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曾有国外教育者对混合式教学课堂以及学生反应进行观察与访谈,发现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态度主要分为积极型与反对型。首先,混合式教学揭示了学生对于教学的隐含期望,并持有自身独特的学习信念,持有反对意见的学生习惯于高度结构化与针对性的教室设置,喜欢教师单向的传输知识,他们不喜欢选择与自主,他们是中规中矩的学生,而混合式教学令他们感到不安。其次,还有一些学生喜欢混合式教学创造的学习文化,这样能够减轻他们的压力,使注意力、观察力、学习节奏能够自然的流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隐形技能。
美国教育部曾发布报告肯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在线教学与面授教学两种教学形式的融合远远大于任意一种单一形式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学校面对混合式教学的风靡,应时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水平,探寻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的不断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一种热门的创新的教学方式。本研究将以天平学院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为对象,调查研究学生在《大学英语z》混合式教学中的学习动机情况。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混合式教学的理论阐述,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混合,是多元的,和学习动机是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内部动因,是能够使学生直接投入到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在教与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利用网络查询和资料检索的方式搜集有关于混合式教学理论于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献,了解国内外在混合式教学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的现状,为此次论文的研究在理论上提供理论支持。文献检索的手段途径:通过苏州科技大学图书馆资源、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借用有关方面的专著和文献。
4. 参考文献
[1]feng xiao-qingamp;wang rui-xueamp;wu yi-jun(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3):13-24.
[2] gao yi-hong(高一虹).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j]. 国外外语教学,2002,(4):18-24
[3] gao yi-hongamp;zhao yuanamp;cheng yingamp;zhou yan(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01):28-38.
5. 工作计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物权法》特色术语的英译辨析:以“宅基地”为例开题报告
- 加里·斯奈德诗歌创作中生态思想的中国元素Chinese Elements in Ecological Thoughts of Gary Snyders Poetry开题报告
- Ten Evil World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十毒恶世《无人生还》开题报告
- 《箭与歌》的中文译本研究Study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Arrow and the Song”开题报告
-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流行语研究 An Analysis of Chinese Internet Buzz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inguistics开题报告
- On the Indigenized Marketing Strategies: A Case Study of KFC in China开题报告
- On the Status Quo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aking Oxford English as an Example开题报告
- On Xu Zhimo’s Translation Style开题报告
-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Peoples Cultural Livelihood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China: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ical Intertextuality开题报告
-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China Image in Canadian Think Tanks: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