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基于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能够做到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使得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容易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热情,久而久之,英语学习效率底下,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其中,心理学中的“期待效应”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体现在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习动机的高低。
“期待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在当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前者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王菁 2009);后者是因为,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把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引进教育和心理的研究领域,提出教师的期待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曾瑜薇 2010)。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期待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理论基础
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阐述期待效应的概念、名称由来;其次,阐述期待效应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哲学基础和教育心理基础,进一步分析期待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期待效应产生的过程。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本文的研究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深入了解期待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其理论基础,梳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避免重复研究的情况。搜集权威期刊、文献等,筛选相关信息。
2)调查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分别调查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在研究结束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4. 参考文献
[1]herman h. spitz. beleaguered pygmalion: ahistory of the controversy over claims that teacher expectancy raisesintelligence[j].
[2]cooper, h amp; good , t. pygmalion growsup. studies in the expectation communication process[j]. new york: loogman.1983.
[3] rosenthal,r. covertcommunication in laboratories,classrooms,and the trulyreal world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j].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