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是继唐传奇之后中国文言小说发展的又一高峰,堪称绝唱。蒲松龄笔下的花妖精怪“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既知恩图报又能有仇报仇,蒲松龄便是期望借助自己笔下刻画的有情有义的花妖精怪达到教化世人的目的。因而《聊斋志异》花妖精怪的报恩、复仇故事便具有独特之处,透露出教化气息和人文气息。
前人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研究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作者研究,作品综合研究,单篇作品研究,《聊斋志异》版本、续书以及改编作品研究,比较研究,“聊斋学”研究。近几年来《聊斋志异》花妖精怪的报恩、复仇主题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相关研究取得了进步,并且正逐步走向深入和完善。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报恩、复仇思想的文化渊源及对蒲松龄思想的影响
(一) 报恩思想的溯源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拟从花妖精怪对人的行为向度切入,选择花妖精鬼的报恩、复仇故事为探究对象,需要对这些故事进行系统的、分层面的剖析,结合蒲松龄的生平事迹以及前人研究的相关内容,广泛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而来分析《聊斋志异》的报恩与复仇主题以达到研究目的。
对比研究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学者对《聊斋志异》花妖精怪报恩、复仇主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前人对蒲松龄的生平和思想意识的研究尤其是对他的道德意识的研究成就,并对著作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此课题的研究现状,补充其中的缺漏,完善和丰富学术研究成果。将《聊斋志异》中花妖精怪的报恩、复仇与魏晋南北朝志怪与唐传奇中的有关故事进行对比,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4.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盛伟编.蒲松龄全集[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3]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g].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5. 工作计划
1. 2022.11.15—2022.1.4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 2022.1.5—2022.3.5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 2022.3.6—2022.3.20 完成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