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情妇》中“疯女人”形象探析开题报告

 2024-07-16 22:28:25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疯女人”形象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其演变与社会文化语境息息相关。

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哥特式小说《蝴蝶梦》中塑造了丽贝卡这一“疯女人”形象,她美丽、神秘、充满诱惑,却又极具破坏性,最终以死亡而告终。

本研究旨在探究《英国情妇》中“疯女人”形象的多重内涵,分析其成因和象征意义,并探讨其与女性意识觉醒之间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疯女人”形象在西方文学批评领域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多维度解读。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疯女人”形象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英国情妇》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本分析和社会历史背景分析,深入探讨“疯女人”形象的多重内涵,分析其成因和象征意义,并探讨其与女性意识觉醒之间的关系。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主要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法、社会历史批评法以及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等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


首先,将对《英国情妇》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分析丽贝卡和“我”的形象特征、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并关注文本中与“疯癫”相关的意象、象征和隐喻。


其次,将结合作品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20世纪初英国社会父权制意识形态、性别观念以及对女性的社会期待,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疯女人”形象的塑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将“疯女人”形象与女性意识觉醒联系起来,探讨“疯癫”作为一种反抗形式的可能性,深化对“疯女人”形象的理解。


2.在分析丽贝卡这一经典“疯女人”形象的基础上,关注“我”作为“疯女人”的另一面的形象特征,展现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和文本分析,深入探讨“疯女人”形象的成因和社会文化根源,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佳丽,郭英剑.重写与颠覆:《藻海无边》中的“疯女人”形象[j].外国文学评论,2021,37(03):105-113.

2. 施佳莹.后现代女性主义视域下“疯女人”形象的重塑——以《黄 wallpaper》和《简爱》为例[j].电影评介,2020(23):112-114.

3. 陆薇.论《藻海无边》中的女性主义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21(03):64-6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