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媒介领域的全方位融合应用,媒介技术的改革也带来了市场和受众的“碎片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绝大部分曲高和寡、高冷小众的传统纪录片样式更加淡出了观众的视野。而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所阐释的,媒介内容与受众选择似乎都随媒介技术而变更,微纪录片正是由传统纪录片适应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需求所做出的改变。
研究目的:传统纪录片向微纪录片的转型在很久前便已悄然发生了,但在这个人人都是记录者的时代,微纪录片的创作质量却良莠不齐,面临着许多挑战的同时也亟待探索出一条创新道路。因此,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媒介融合环境中,找出目前微纪录片创作面临的阻碍,并发挥出微纪录片的独特优势,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研究意义:作为媒介融合环境下受益的艺术形式之一,微纪录片除了面临其外部泛娱乐化环境的挑战,同时其内部竞争也十分激烈。本文将由近几年微纪录片发展的相关文献综述做铺垫,以相应的作品为例,从微纪录片的传播模式角度入手,探索出更利于发展的创新道路,并为未来微纪录片创作提供传播模式的理论参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立足于传播模式分析,相比国内关于微纪录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性、叙事策略、生产模式等方面的区别,通过微纪录片相关文献综述做铺垫,对微纪录片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经验进行总结,运用案例剖析、概念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其继承、守正和开创的特性进行解读,将传播模式的分析贯穿微纪录片的问题和创新策略,重点解决如何探索出更利于微纪录片发展的创新道路。
预期目标:解决如何使微纪录片在激烈的环境中创作、传播更好的符合大众需求的作品,进而发挥出微纪录片独特的社会价值。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
研究定义,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
步骤:
第一步,确定选题;
第二步,整理、阅读相关资料;
第三步,分析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研究和阐述;
第四步,与指导老师讨论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第五步,撰写成论文提纲;
第六步,完成论文初稿;
第七步,将论文进行修改并定稿。
4. 参考文献
[1]纪澍琴,王日尧.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的网红传播过程分析[J].北方传媒研究,2019(05)
[2]邓丽娟.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性传播模式探析——以《国家宝藏》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2)
[3]传播学总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胡正荣, 2008
[4]石姝莉,霍鹏飞.2010—2016年我国微纪录片研究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2)
[5]微纪录片: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新样态[J]. 王春枝. 电视研究. 2013(10)
[6]媒介融合时代微纪录片的创新策略[J]. 金春波. 视听. 2016(03)
[7]蔡铭. 新媒体视域下微纪录片的发展策略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22
[8]袁崧浩.浅谈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创新发展[J].传播力研究,2020,4(11):63-64
[9]哔哩哔哩自制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D]. 刘晓晓.山东大学 2020
[10]新媒体传播下的纪录片转型[J]. 徐健悦. 西部广播电视. 2021(03)
[11]雷蔚真,王宇.流动空间中纪实类短视频的传播特点研究——以“一条”“二更”为例[J].当代电视,2020(04)
[12]张曦.微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发展与传播[J].声屏世界,2022(13):66-69.
[13]新媒体语境下公益纪录片创作探析[D]. 韩旭.重庆邮电大学 2020
[14]吴旭洋. 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传播模式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20
[15]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微纪录片叙事策略探析[D]. 曾雅恬.暨南大学 201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10.15—2024.12.23:收集资料,确定选题
2、2024.12.24—2024.01.05: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2024.01.06—2024.02.24:完成开题报告
4、2024.02.25—2024.03.10: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5、2024.03.11—2024.04.21:完成论文初稿
6、2024.04.22—2024.05.12:完成论文修改稿
7、2024.05.13—2024.05.26:交定稿(2份), 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查重检测
8、2024.05.27—2024.06.02:评阅老师完成评阅
9、2024年6月初:学生准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