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纵观 vlog 的发展历程,它是一种舶来品,并不是一种新型的视频创作形式,它早在 20 世纪 80年代便已经出现了。
只是当时受到各种发展要素的局限性限制,vlog 只表现为具备相应表现要素的雏形样态,并且没有获得专业的命名。
直到 2000年,以「video blog」为缩写的「vlog」一词即视频博客被 adrian miles 创造出来。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及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二、用户的访谈研究
三、vlog用户的心理特征分析
(一)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度高
(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度高
(三)对创造力的探索性较强
四、日常何以令人沉迷
(一)连接性:与vlog用户的共同特征有关
(二)社交性:参与性和共同体意识
(三)灵感性: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结语:慢生活vlog引发用户沉迷的成因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预期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慢生活vlog(video blog)用户的心理机制,以及它们如何使人沉迷于日常生活的心理原因。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慢生活vlog的定义、特征及其影响。
其次,通过调查数据和访谈,考察了慢生活vlog用户心理特征以及它们为何会使用者沉迷于日常生活的原因。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中国知网等知识网站,结合目前国内外对“慢生活vlog”研究的相关文献,充分搜集有关的资料,借助相关学者的理论为基础,对其定义以及研究原因加以分析。
2.个案分析法
通过选择几个慢生活vlog用户进行调查和深度访谈来探究其沉迷日常的心理原因,总结用户心理特征。
二、研究步骤
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利用中国知网等知识网站,结合目前国内外对“慢生活vlog”研究的相关文献,充分搜集有关的资料,借助相关学者的理论为基础,对其定义以及研究原因加以分析。
4. 参考文献
[1]张子天,王姝雯,朱婧薇,张巨才.共情互映:Vlog生发的原动力[J].采写编,2022(12):95-97.
[2]李晓武.日常生活审美化视域下Vlog的特征分析[J].新闻前哨,2022(22):9-10.
[3]王硕,张志勇.慢生活Vlog传播内容分析——以微博平台Vlogger李子柒作品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9):18-20.DOI:10.16604/j.cnki.issn2096-0360.2019.19.00
[4]魏蕾如. 社交媒体用户心理健康研究:基于社交媒体的情感分析[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0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1 2024. 10.15—2024.12.23 收集资料,确定选题
2 2024.12.24— 2024.1.5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 2024.1.6——2024.2.24 完成开题报告
( 学生开学第一周提交定稿,经老师批改后上传系统。
4 2024.2.25——2024.3.10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5 2024.3.11——2024.4.21 完成论文初稿
6 2024.4.22——2024.5.12 完成论文修改稿
7 2024.5.13——2024.5.26 交定稿(2份),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查重检测
8 2024.5.27——2024.6.2 评阅老师完成评阅
9 2024年6月初 学生准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