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2023-03-05 03: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不断增多,大量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等被占用,导致我国很多城市出现“雨季一来,城市看海”的局面,“大雨必涝”“雨停即旱”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通病[1]。这不仅给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还对整个城市水环境造成破坏,对城市发展和居民安全造成严重危害[2]。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城新区建设不断提速,如何解决城市内涝、供水、污染等一系列水管理问题,已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头等大事[3]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4]。自此,“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国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并正在全国推开[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本文研究目标就是希望以海绵城市建设为例,分析其在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立足解决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推动苏州市海绵城市建立以及我国其他城市海绵城市建立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价值,真正实现城市内部绿色、生态化发展[29]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相关理论分析。主要分析“海绵城市”理论来源、“海绵城市”实际应用、“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解决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通过项目实地考察、社会调研、实验数据监测及参阅国内外文献等手段,采用文献法、分析法及调查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30]

首先,文献研究法,通过研究苏州市建设大厦海绵城市试点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文献阅读与理论分析,通过系统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各类相关文献资料,梳理相关问题,掌握相关理论,清楚学界研究状况,进而明确和凝练论文研究主题,确定论文行文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陈飞勇,李锦煜,王晋,刘建,吴凌壹,刘勃,许思思,沈雪,宋扬.日本石狩川流域雨洪涝灾害应对经验对中国海绵城市发展的启示[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2,(01):1-11.

[2]汪聪,韩卫强,王洋,程树辉,沙桐.海绵城市规划指标分解案例研究——以北京a新城为例[j].四川环境,2022,41(01):18-23.

[3]刘刚.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以建滔裕园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03):142-14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2022年12月中旬):论文定题,收集并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2022年1月下旬至2月):审查、修改、完成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22年2月至2012年3月):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与导师沟通,作出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