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管理慢慢将重心转向人本身,心理资本作为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影响也开始日益显著。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心理资本进行了深入研究。1.心理资本的概念。美国著名学者luthans(2004)提出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并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经济学家goldsmith, veum(1997)和darity(1997)认为, 心理资本是指一些能够影响个体生产率的个性特征。hosen等人认为, 心理资本包括个性的品质和倾向、认知能力、自我监控和有效的情绪交流品质等。letcher等人则认为心理资本就是人格特质, cole也认为心理资本是影响个体行为与产出的人格特质。avolio等认为, 心理资本是指那些有助于预测个体高绩效工作和快乐工作指数的积极心理状态的综合。luthans, youssef和avolio(2007)对心理资本的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 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luthans, avolio等(2006)在说明心理资本的内涵时, 使用了“类状态 (state-like) ”这一词, 并认为心理资本既具有状态性, 可以通过干预措施来开发, 又具备特质性, 相对比较稳定。从国内心理资本研究文献来看, 研究者基本认同luthans提出的心理资本概念界定中的积极性、可测量、可开发特征, 而对于心理资本的结构则有些研究者提出了更为丰富的观点。田喜洲等(2013)实证研究显示在中国文化环境中, 心理资本的四维度结构比较稳定, 结构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柯江林等(2010)提出本土心理资本构念具有二阶双因素结构。2.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心理资本的结构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维度, 维度的分类则根据研究者不同的考虑而有所差异。larson等人在分析心理资本的结构时提出, 心理资本的结构应该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和韧性三个维度。jensen认为心理资本有三个维度:希望、乐观和韧性。而后luthans, youssef和avolio(2004)将心理资本结构调整为四个维度:希望(hope) 、自我效能感或是自信(self-efficacy or confidence) 、乐观 (optimism) 和韧性 (resilience) 。letcher等则认为, 心理资本有五个维度, 分别是乐观、希望、自我效能感 (自信) 、回复力、诚信。cole认为心理资本应该是多维度的, 由自我效能感、自尊、控制点和情绪稳定性等要素构成。3.心理资本的影响要素。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个体特征层面和外部环境层面。徐金平等(2018)发现年龄、学历、工作时间、性别和收入是造成心理水平差异的因素, 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水平的员工心理资本水平偏低。田喜洲等(2010)研究显示影响心理资本的因素较复杂, 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组织支持。柯江林等(2010)研究也提出员工内控型人格、领导魅力、支持型文化、创新型文化对员工的事务型心理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 领导的个性化关怀对下属事务型心理资本有负向效应, 领导魅力、官僚型文化、创新型文化对员工的人际型心理资本有积极作用。avey(2014)的开创性实证研究重点检验了个体层次心理资本的四类前因变量,即个体差异、领导、工作设计以及人口统计学特征。luthans和 youssef.morgan (2017)列举了心理资本的五类可能性影响因素,即人口统计学特征、人格特质、工作特征、组织氛围和领导。luthans等(2007)考察了大五人格特质和核心自我评价的作用,发现仅外倾性、责任心和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资本具有相关性。scott(2008)等发现了目标导向四因素、大五人格模型中的尽责性和情绪稳定性以及霍根阴暗面人格维度中的激动和恭顺对心理资本的影响。luthans等(2008)、avey等(2011)的研究未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年限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效应。但mcmurray等(2010)和 woolley(2011)等基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雇员样本分别发现了年龄和性别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效应。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二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基本内容:
本课题拟紧密联系当前实际,以城镇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心理资本对城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城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同时,探讨心理资本对城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考察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资本因素,如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坚韧、情绪智力等,探讨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方式与途径,力求为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三 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逻辑思维与推理方法,对城镇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运用量表等手段进行有效地测量。在大量指标与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心理资本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最终将个别分析与普适性结论的验证相结合,将教师心理资本与其他对教师职业倦怠行为有影响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四 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
已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完成了规定的学分;参加了有关课程实习、调研等活动,通过撰写专业课程论文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初步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查阅并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将撰写的论文内容作了认真思考,对选题研究领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已有一定了解。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与计算机二级考试,初步具备了查阅相关中外文文献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商学院资料室与实验室在论文研究写作期间对毕业生全天开放,为完成论文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