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研究的方向与趋势也有变化。民生事业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民生事业进程中取得了伟大成就,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民生发展实际情况,助推民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话语.这些民生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民生事业过程中民生思想的直接表达,它内在隐含一种社会动员力量,用话语影响和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中间,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以文惠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送戏下乡”“文化下乡”等惠民活动不断向基层延伸,一系列政策措施让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文化惠民工程好戏连台,“文化民生”品牌持续打响。目前,研究关于当代中国民生话语的成果比较丰富,视角多样,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视角:
(1)语言学视角(如:支永碧、王永祥、李梦洁 2016;王梦晓、支永碧 2017;唐伟、支永碧 2018等):这些研究主要是以语言学等理论为基础以及运用基于数据库的分析方法,研究新闻报道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与意识形态,从批评语篇分析视角,社会语言学视角和语用学视角等来探讨我国当代文化民生话语。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此课题要求学生熟悉掌握相关的语料库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以及相关研究方法,并且还要自建语料库,熟悉掌握互文性理论和修辞隐喻理论,从而从体裁互文性和再语境化或是隐喻修辞手法视角出发,对我国当代文化民生进行话语分析和国际传播研究,也旨在向国际传播我国民生文化。
研究内容:
1、导论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根据“文化民生话语”“隐喻”“互文性”“国际传播研究”等关键词查阅有关民生话语的资料,理解“隐喻”“互文性”“文化民生话语”等相关知识,理清当代中国民生话语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学习文化民生话语有关理论知识,获取隐喻互文性视角下我国当代民生话语的国际传播等相关研究信息,完成文献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2)基于在国外数据库webofscience中检索主题词为“livelihood discourse”的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语料库将所要研究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进而进行综述和分析。
4. 参考文献
[1]jos laimone adalima.connecting livelihood discourses to land conflicts in central mozambiqu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frican studies .(2020). doi:10.1080/02589001.2020.1774521.
[2]reio thomas g..exploring the links between adult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learning, risk‐taking, and democratic discourse. new horizons in adult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25.4(2013). doi:10.1002/nha3.20042.
[3]vasilis kostakis.the advent of open source democracy and wikipolitics: challenges,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mocratic discourse. human technology: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n humans in ict environments 7.1(2011). doi:10.17011/ht/urn.20115231089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这部分是固定的: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物权法》特色术语的英译辨析:以“宅基地”为例开题报告
- 加里·斯奈德诗歌创作中生态思想的中国元素Chinese Elements in Ecological Thoughts of Gary Snyders Poetry开题报告
- Ten Evil World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十毒恶世《无人生还》开题报告
- 《箭与歌》的中文译本研究Study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Arrow and the Song”开题报告
-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流行语研究 An Analysis of Chinese Internet Buzz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inguistics开题报告
- On the Indigenized Marketing Strategies: A Case Study of KFC in China开题报告
- On the Status Quo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aking Oxford English as an Example开题报告
- On Xu Zhimo’s Translation Style开题报告
-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Peoples Cultural Livelihood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China: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ical Intertextuality开题报告
-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China Image in Canadian Think Tanks: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