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意大利与中国都同样历史悠久,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两个国家,早在公元前166年西汉与罗马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开启了两国长期的经济贸易关系。
而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与清政府战败,清政府不得不打开国门。
1866年清政府允许意大利公使驻京。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第一章 19世纪下半叶中意外交关系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1866年中意《通商条约》的签订
第二节 中意两国政治关系的演变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法:论文写作需要充实的史料,应充分运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收集史料。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驻意公使的外交思想异同,分析当时的中意关系走向。
(2)研究步骤:
1、拟题:思考写作方向,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已有资料拟题,从一个较大的范围,逐步缩小论题范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确定选题。
4. 参考文献
史料类: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北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6年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外交》,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3]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主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编辑委员会编辑:《清季对外交涉:英美法德》,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4]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
[5]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年
[6]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7]许珏:《复庵遗集(上册)/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朝华出版社,2018年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第112辑),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9]赵尔巽:《清史稿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10]赵尔巽:《清史稿邦交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11]钱恂:《二二五五疏》,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五十四辑》
[12]吴宗濂:《随轺笔记》,台北:文海出版社。
[13陈铮编:《黄遵宪全集》(全二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14]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清季中外使领年表》之《清朝驻意大利使臣年表》,第17-18页。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4年12月至2024年3月 确定论文选题,接受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下达的任务书,并按任务书要求完成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2. 2024年3月 完成开题报告。
3. 2024年3月至4月 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