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下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和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4 1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随着人民群众经济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以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医务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外又承担起了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而随着疫情常态化,医务人员原本只需短期承担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开始成为常态化工作,这一部分不属于其原有工作的工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如果医务人员的压力过大,不仅不利于其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呈现消极的工作态度。正因此在国家卫健委、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医务人员心理干预和疏导的要求。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得到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在协助案主走出困境方面有着更加专业的工作方法,而社会工作所具备的人文情怀也使得它在心理疏导方面区别于心理咨询师等心理学专业,经过社会工作的心理疏导后医务人员将能够更加迅速地进入到日常生活中。此外社会工作中医务社工的分支也使得社会工作在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上能够通过更加合适的方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

疫情常态背景下,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社会工作作为在助人服务方面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职业,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能够发挥出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探索疫情常态下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社会工作介入缓解压力提出思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医护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压力以及心理健康状况。

2.在对医护人员开展心理干预和疏导时,社会工作特别是医务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介入其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压力是指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时,伴随身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所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的状态,也称为心理压力。对于医护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压力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陈与丰,江月等学者在2020年所做的关于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状况调查及其保障机制研究中发现,医护人员对于自身职业产生了一定的不安全感,并且这种不安全感直接表现为医护人员自我感觉职业压力较大,而这种不安全感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医患关系的处理;其二工作时间过长导致自身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其三在平时诊疗过程中有被感染的风险。马博,赵晨晖,刘伟超(2021)则在关于医务人员职业压力问题的分析中指出,除工作符合过重、医患纠纷的处理外,给医务人员带来压力的还存在薪资福利和制度保障不合理以及人际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压力。国外学者cecchini(1986)在对压力来源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认为医生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工作负荷、制度保障以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

国内外学者对于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的研究都表明,医务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压力是切实存在并且亟待解决的,因此社会工作在其中的介入也成为了一个较为重要的命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01—2022.11.31确定选题

2022.12.01—2022.12.31确定论文提纲、论文开题

2022.01.01—2022.01.31完成问卷设计、访谈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马博,赵晨晖,刘伟超.医务人员职业压力问题分析与调节建议——基于社会工作介入的角度[j].人才资源开发,2021(23):69-70.doi:10.19424/j.cnki.41-1372/d.2021.23.031.

[2]王思斌,马凤芝.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

[3]陈与丰,江月,袁和静,徐蕾.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状况调查及其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10):1222-122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