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民工工作转换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2 11:44:2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农民工的就业质量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探讨最多的是不同群体的就业质量评价情况。但是关于与就业质量相关的工作转换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对工作转换的研究不仅可以扩充现有资料库,也能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可行思路。

农民工频繁地转换工作,可能基于被动原因(失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基于主动原因(寻求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与发展机会等),通过探讨工作转换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从而检验工作转换能否真的为他们带来预期的效果。探究拥有什么特征的农民工易于进行工作转换。最终结合工作转换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工作转换进一步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通过探讨工作转换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从而检验工作转换能否真的为他们带来预期的效果。从学历、劳动合同性质、社会保障三个方面出发,根据个体特征进一步细分农民工群体,进而比较带有不同个体特征的农民工的工作转换情况,探究拥有什么特征的农民工易于进行工作转换。最终结合工作转换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工作转换进一步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提高江苏省农民工就业质量

三、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工作转换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现有理论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工作转换导致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无法在其他工作上发挥,工人难以获得和原职相同的报酬,但是,工人的通用性人力资本并没有随工作转换而丢失,通用性人力资本的报酬可能在工作转换后上升(becker,1962;parsons,1972),因此,工作转换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工作搜寻-匹配理论认为,工作转换为劳动力资源提供了有效配置的市场机制,即在劳动力市场上工作搜寻者和就业需求方都是异质的且均存在信息不完全问题,初次匹配无法实现均衡,只有经历一系列的工作匹配、离职和新工作匹配,才能实现均衡(明娟、王明亮,2015)。因此,工作转换是从业者提升就业质量(职位晋升和工资上涨)的最快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工作配对理论(johnson,1978;jovanovic,1979)则认为,工人的工作是一种经验品(experience good),当工人发现配对质量不佳(即生产效率低)时就会寻找其他就业机会以提高就业质量,因此,工作转换后就业质量将上升,但上升的幅度将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下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综合考虑各文献中就业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确立工作单位情况、社会保障、个人工作情况3个方面的8个指标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

2、工作转换定义为:在调查期年度的前3年内是否变换过工作,即如果被调查者从事这份工作小于三年,那么就定义为进行了工作转换,否则界定为未进行工作转换。

3、分人群进行工作转换情况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李中建、袁璐璐,2017:《务工距离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6期。

2.黄乾,2010:《工作转换对城市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第9期。

3.明娟、王明亮,2015:《工作转换能否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中国软科学》第12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