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明代中叶以来, 我国海上贸易发达, 但明清统治者以沿海安定和统治需要为由, 厉行海禁政策,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明初明太祖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明代后期,朝廷受舆论影响,被迫逐步开放海禁:政府允许民间商船经福建漳州海澄县的月港出洋从事海外贸易,并允许外商经广州、宁波两地市舶司输入商品。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朝天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态,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而且须遵守种种限制。因此明清中国的基本贸易模式依然是国家层面的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作为一种官方贸易,古已有之,对此研究著述颇多。而对于民间贸易,古今论述研究分析较少。当贸易政策和制度不利于作为非国家行为体的中国民间商人时,他们是如何跨越国界,在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建立起跨文化贸易网络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政策,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延续了汉代以来的朝贡贸易,另一方面出于政治和军事考虑,对民间实施海禁政策,禁止民间海外贸易。
民间商人构建海外贸易渠道的方式,主要是沿海居民将移民、开发海岛作为谋生的手段,在东南沿海进行走私活动,与国家政策进行妥协、融入、斗争。
民间商人发展和延续该贸易网络的方式,是推动一国内部市场与跨国市场相联结,并以港口、腹地和贸易离散社群为基础,推动完善区域贸易体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民间商人构建海外贸易渠道的方式,程方认为民间商人通过船船贸易、船岸贸易、集市贸易,或与海外各国进行转手贸易,通过官商勾结、投靠世家大族做后台、冒充使者和以物易银的方式,应对政府的严峻管理,出海行商。
关于民间商人发展延续该贸易网络,吕振刚研究表明新兴的中国商人采取了多方参与和结成海商集团的形式从事走私贸易活动,并与不同族群的商人群体相互协调,最终突破了朝贡贸易体系的限制,在中国与东南亚中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随着走私商人力量的增强,走私商人试图构建以自身为主导的走私贸易网络。另外,在中国东南沿海的走私港口到东南亚港口,零星的分布着不少中国商人的贸易离散社群,这些贸易离散社群巩固了区域市场,补充并支持着当时的走私贸易体系,进一步整合了跨国市场空间。
关于对这一行为的评价,李金明文献中有提及表明当时我国绝大部分海外贸易不能与生产结合,属于独立发展的商品流通。同时,作为商品出售的自然经济产品无法充分刺激生产、扩大国际市场,从而起到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作用。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2022.11.29,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2022.11.30-2022.3.6,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
2022.3.7-2022.3.13,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 yen ching-hwang, 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and beyond: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danver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2008.
[2]程方. 明代民间海外贸易述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7.
[3]聶德宁.明清之际福建的民间海外贸易港口[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04):39-4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湖北省大学生小额信贷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平衡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 名品折扣店的经营问题及其改进措施研究——基于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
- 乡镇特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基于对江阴市青阳镇的调研分析开题报告
- 生鲜超市的消费者体验及其满意度提升研究——基于对消费者的调研开题报告
- 零售商自有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基于对京东自有品牌的调研开题报告
- 疫情对公众出行方式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开题报告
- 墨竹工卡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 减价商店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改革措施——基于对名创优品店的分析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