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和淘宝在商家管理机制上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6 18:49: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亚马逊和淘宝作为典型的B2C电商平台,它们的产品销售量与销售额常年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也吸引大量商家加入到平台中开店销售。

本文从亚马逊和淘宝商家在商品上架,信用评价,商品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比较,有利于平台方更全面科学地构建商家管理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整理了国内外关于淘宝和亚马逊商家管理机制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淘宝和亚马逊在商家管理机制上的比较。该部分从商品上架、信用评价、商品产品销售等角度分析比较两者间的差异。

第四部分,淘宝和亚马逊在商家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建议。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依据学术界对商家管理机制的现有研究成果,在全面考察淘宝和亚马逊平台方各项管理机制的情况后,提出两者在商家管理机制上可完善之处。

三、写作提纲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国内研究现状

2.2国外研究现状

2.3国内外研究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3.2 对比研究法

4 亚马逊和淘宝现有商家管理机制分析

4.1 亚马逊商家管理机制分析

4.1.1 商品上架

4.1.2 信用评价

4.1.3 商品产品销售

4.2 淘宝商家管理机制分析

4.2.1 商品上架

4.2.2 信用评价

4.1.3 商品产品销售

5 现有商家管理机制的改进策略建议

5.1 商品详情页优化

5.2 完善信用评价指标

5.3 平台方销售全过程监管

6 结语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gianluca(2008)对电子商务的声誉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反馈式的电子商务信誉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欺诈问题。

gordy(2009)对各种信用风险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影响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信用风险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22-2022.11.26 选题阶段

2022.11.27-2022.12.10 查阅文献资料并整理

2022.12.11-2022.12.24 开题阶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方瑞翔,宋光兴.电子商务在线信用管理系统对比分析——以淘宝、京东、亚马逊和ebay为例[J].电子商务,2018(12):21-23.DOI:10.14011/j.cnki.dzsw.2018.12.010.

[2]关琳. 亚马逊购物网和淘宝网经营策略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3]王佳莹. 淘宝(天猫)商城入驻商家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邓莹. 亚马逊与阿里巴巴B2C跨境电商平台商业模式的比较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9.

[5] Lax G, Sarn G M L. CellTrust: a reputationmodel for C2C commerce[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2008, 8(4):193-216.

[6] 宋光兴, 曹春方.电子商务中在线信用分的集结方法及个性化推荐 研究[J].预测,2009, 28(5):55-58.

[7]李贞.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商业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6(22):3-4.DOI:10.14013/j.cnki.scxdh.2016.22.00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