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快速发展,集约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母猪的产仔数也逐渐增多,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及生物活性物质是仔猪获得营养的唯一来源,母猪泌乳量不足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率和死亡率上升[1]。现代化养猪场一般会通过给断奶仔猪补饲代乳料来缓解这个问题[2-3]。
有研究表明,喂养方式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建立和演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4]。肠道微生物系统作为机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的营养、免疫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更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5]。后肠末端的微生物不但参与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也影响肠道免疫调节和免疫系统的发育[6]。单胃动物如猪等,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纤维素,而是利用其肠道微生物来分解和消化纤维素。肠道微生物不仅能帮助消化饲草饲料,而且产生的菌体还是人和动物蛋白质的来源之一[7]。不仅如此,胃肠道的微生物菌群还能够刺激机体形成完整的免疫系统,并具有抗拒外源病原体的防御能力,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报道,无菌的动物的免疫系统包括淋巴系统和抗体形成系统等,都发育不完全[8],它们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很低,浆细胞形成受抑制,细胞免疫反应能力弱。
近年来,关于混合喂养对肠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的研究主要通过采集粪便来实现的,这主要反映了盲肠和结肠的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的情况[9]。但由于采样的局限性而对后肠中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报道表明结肠内的微生物也对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后肠内定植相当数量的微生物 [10]。这些微生物不但影响着结肠的形态结构,其代谢产物也会影响到结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11]。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本研究拟通过从仔猪粪便菌群组成以及其代谢产物的角度来研究早期补饲代乳料对仔猪后肠发育、内环境变化乃至机体健康的影响。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rt-pcr的方法来测定仔猪粪便中的菌群组成,用气相色谱法来测定仔猪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浓度,从而探究早期补饲代乳料对断奶前后仔猪粪便中菌群组成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2.技术路线
4. 研究创新点
本试验拟通过研究粪便菌群组成以及其代谢产物的角度来研究早期补饲代乳料对仔猪后肠末端发育、内环境变化乃至机体健康的影响。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6年12月-2017年1月,资料收集及前期准备工作
(2)2017年3月-2017年4月,相关预实验及正式式样,包括样品的采集,dna的提取,短链脂肪酸的测定及相关菌群的定量。
(3)2017年5月,总结、整理资料;撰写学术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杨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开题报告
- 环状circINHA-315在猪卵泡闭锁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研究开题报告
- 环状circINHBB-614在猪卵泡闭锁过程中表达特征分析开题报告
- Nipbl调控小鼠卵母细胞纺锤体组装的作用研究开题报告
- 高温条件下芦丁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开题报告
- 除草剂阿特拉津对绵羊睾丸间质细胞增殖与调亡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 Ovastacin在哺乳动物卵子受精后的动态变化研究开题报告
- miRNA-27a 克隆、SNPs筛选及其与湖羊产羔数的关联分析开题报告
- 不同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白羽王鸽产蛋性能及蛋品质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ACSL1基因的多物种遗传分析及其与杂交猪脂肪性状的相关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