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猪与洋三元猪的胴体性能及肉质指标比较开题报告

 2023-02-10 05: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众所周知,洋三元猪以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在我国生猪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但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猪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土种猪市场开始转暖,但因其生长缓慢和市场价格较高等因素,未能走进普通消费群体。PIC猪以其产仔数高,同时具备瘦肉率高、肉质鲜嫩、低脂肪等优点,受到许多大型养猪企业的青睐,也是养猪企业品种换代升级、走出市场困境的最好选择。[1]这也加速了许多生猪企业的饲养模式与饲喂种类发生了转变。目前,中国所引进的瘦肉型商品猪主要有原产于美国的杂交猪PIC猪、原产于比利时的杂交猪斯格猪以及皮特兰猪。[2]为了进一步研究引进猪种的胴体品质和肉质,从而筛选出胴体品质好、肉质优良的品种,试验以这3个品种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肌肉滴水损失、pH1值、熟肉率、嫩度以及肌肉总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的比较研究,对不同品种猪的肉品品质进行比较,为瘦肉型猪的杂交育种、品种改良和生产优质猪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有实验表明,PIC 母猪最明显的优点是产仔数高,一般猪种的产仔数为 9 头,PIC 猪的产仔数达到 15 头;作为种猪还具备泌乳量高,性情温驯,易管理,猪应激基因检测显阴性,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作为肉猪,它又集胴体瘦肉率高,背膘薄,肉质鲜嫩,肌间脂肪均匀等优点于一身。[3]在不考虑猪只死亡情况下,以相同条件饲养,PIC 猪比三元杂交猪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同时以往的屠宰试验表明:PIC猪屠宰率高,背膘少,眼肌面积大,说明 PIC 猪瘦肉率高值得推广。[4]与洋三元猪进行对比,能发挥其较高的生产性能,越来越受到企业以及广大群众的青睐。在此之前,就有很多科学家做过关于PIC猪的繁殖试验。PIC初产母猪窝产仔数10.5头,仔猪初生重978 kg,28日龄断奶重6.8 kg,断奶成活率95.2%,繁殖性能优于长大二元母猪。育肥试验同样表明 PIC 猪优于DLY洋三元猪。通过饲养观察,PIC猪发病率低,适应性好,适合引进饲养,但要充分发挥PIC猪的品质优势,还要按照PIC猪的营养标准,探索适应PIC猪生长的饲喂方法,才能不断提高 PIC 猪的生产性能。[1]对PIC猪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还需继续试验,本实验关注的就是PIC猪与洋三元猪的屠宰性能与肉质之间的比较,以此推断哪种猪的经济效益更佳。本实验在屠宰测定过程中测定了宰前活重、胴体重、左右乳头数、膘厚与皮厚、左右肋骨数、画眼肌面积、PH1、肉色、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眼肌剪切力等指标,对企业来说,有必要确定出一个最佳的屠宰重量范围,以使PIC猪具有较高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同时,肥膘出品率又能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而增加精肉的出品率,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通过得出一个相对的标准后,对PIC猪的培育饲养屠宰都有益处。由此可得,PIC猪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对于洋三元猪也表现出了非常大的优点,PIC 猪的引进饲养,是养猪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走出市场困境的明智选择。

参考文献:[1]李菊霞.PIC 猪生产性能测定试验[J].甘肃畜牧兽医,2015,45(09):23-24.[2]陈静,刘显军,边连全,张飞.皮特兰、斯格、PIC猪肌肉加工品质的比较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1:52-54.[3]覃兴和,杨永华,唐盼平,储丽萍,范荣金.鲁甸县PIC 猪生产性能测定试验报告[J].云南农业,2012,10:11-12.[4]赵跃峰,贾红勋,尚红梅,程养善,宁磊,张茜.PIC猪与三元杂交猪育肥效果对比实验[J].当代畜牧,2014,04:90-91:[5]胡铁军,庞勇,王庭驰,郭健,王占博,张树敏,金鑫.屠宰重量对PIC猪产肉性能影响研究[J].河北畜牧兽医,2003,19(10):16-18.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比较分析在中国的生产模式下PIC猪与洋三元猪的屠宰性能和肉质之间的差异,选择更适合中国现状的肉猪生产繁育体系。 PIC猪虽然具有巨大的优势,但在目前的国内饲养环境下,其优势并未充分体现,PIC猪在体型、屠宰率、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性能方面仍存在争议。而关于为何PIC猪在国内外不同的饲养环境下会存在生长性能的差异,而为何PIC猪的部分优势未能在中国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和有力的依据。 根据现有的知识、文献的查阅以及以往的经验,我们假定导致PIC猪在中国的生产性能与国外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饲养模式与管理方法与国外存在巨大差异。PIC猪在中国饲养过程中,其营养、疾病、管理、环境等因素可能影响了PIC猪猪优越性能的发挥,从而限制了PIC猪的最佳整体经济效益的体现。根据实验结论和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的现有条件,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改进饲养模式和管理方法等探讨有利于PIC猪优势充分发挥的条件,探索适合于PIC猪在中国饲养的标准化模式,推进PIC猪在中国的发展。探讨在逐步现代化的养猪条件下,我们该如何根据企业的特点发展养猪生产的组织模式,确定合适的种猪供应方式,和标准化饲养条件。通过现代化养猪技术体系的建立来获得更高的养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通过实验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等实验方法,对立华养猪业现有的繁育体系进行评估,充分调查和评价立华pic猪的营养、疫病、管理与环境状况,并对立华pic猪的屠宰、肉质和经济效益等生产性能进行测评。

对调查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合pic猪国内外资料的收集,通过与国外的饲养状况和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立华pic猪生产性能与国外的差距,初步得到pic猪的生产性能在国内外饲养条件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通过测定pic猪与洋猪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左右乳头数、膘厚与皮厚、左右肋骨数,画眼肌面积,测定其ph1、肉色,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以及眼肌剪切力等指标,对pic猪与洋猪进行屠宰性能与肉质方面的比较,从而确定合适的种猪供应方式,和标准化饲养条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首次在相同的饲养管理环境条件下对立华公司的PIC猪与洋三元猪进行屠宰及肉质方面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有助于公司的生猪繁育体系选择。

本实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PIC猪与洋三元猪进行屠宰及肉质方面的对比,将营养环境饲料等影响因素控制的更加得当。使用先进的仪器测定实验计划的一系列指标,相比以前类似的测定结果更加精确可信。结合PIC猪国内外资料的收集,通过与国外的饲养状况和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立华PIC猪生产性能与国外的差距,初步得到PIC猪的生产性能在国内外饲养条件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年7月11月:立华pic猪与洋三元猪的培育。

2015年12月24日:立华pic猪的屠宰试验。

2015年1月2月:样品屠宰性能及肉质评定指标测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