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选题简介:古往今来,人才选拔一直是国之重任,为解决新时代人才选拔制度面临的问题。本文选取唐朝士人作为研究对象,从唐代铨选制度入手研究唐代士人命运,从士人命运变化分析铨选制度的得与失,结合时代的发展,思考当今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正视唐朝铨选制度的成功有助于实现现代人才选拔制度的转型,它的不足也更能成为人才选拔制度改进的方向。只有做到制度与国情相适应、与时代相融合,同时注重以人为本,以学为辅,才能将人才选拔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研究现状:唐朝作为中国最鼎盛的时代之一,它的文化领域受到了诸多文人才子的追捧,而同时,它在政治领域上作出的贡献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关于唐朝的铨选制度,学术界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首先,铨选制是一种 吏部主选文官,而兵部主选武官,且官员有的由皇帝任命,部分有关部门补选的一种选官制度。除最高级职官由皇帝任命外,一般都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凡经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具有资格的人均须到吏部听候铨选。学者刘后滨在《唐代文官铨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一文中就对铨选程序有了详细介绍:铨选包括试、铨、注、唱四个环节,选人铨选的时间是根据距离决定的,约定速成是在冬初开始,季春结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笔者拟从唐代铨选制度的产生背景以及实施对象两大方面深入探析铨选制度对于唐代诗人命运变化的影响,结合当时典型文人的命运轨迹阐述铨选制度带给他们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了解唐代铨选制度与士人命运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展开研究。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铨选制度的科学认识。
4.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 刘后滨.唐代文官铨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刘海峰.唐后期铨选制度的演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84-8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4年11月15日 2024年1月4日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 2024年1月5日——2024年3月5日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 2024年3月6日——2024年3月20日 完成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