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武器贸易与其他贸易活动不同,包含更多政治目的。
武器贸易是反应两个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提供武器的一方与接受武器的一方在国际关系上较为友善,几乎不会发生冲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分析中日武器贸易的原因、武器交易对象和双方的外交政策。
第一部分是回顾并且分析中日之间武器贸易开始的时间、状况,并且对从“泰平组合”成立一直到1928年间的中日武器贸易进行一个总结。
然后从中国和日本的角度分别分析1928-1937年间双方进行武器贸易的经济原因。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本文从日本国立图书馆的亚洲历史资料中心(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获取的一手档案资料、中方翻译的史料入手,对日本对华武器贸易、日本与中国地方实力派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研究。
综合分析法:在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对所获资料与信息分析鉴别,并
对其进行综合处理,避免认识的片面,以期得出正确结论。
(2)研究步骤:
第一,收集文献资料,阅读国内外相关论文,撰写文献综述,确定写作思路。
4. 参考文献
著作
[1]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上海:三联书店,1979年
[2]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田琪之译,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3]卢明辉:《蒙古“自治运动”始末》,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4]李新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6]贝思飞 :《民国时期的土匪》,徐有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7]臧运祜:《七七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8]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9]沈予:《日本大陆政策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0]金以林:《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11]上海关志编纂委员会:《上海海关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
[12]全国政协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日伪政权》,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
期刊论文
[1]陈存恭:《民初陆军军火之输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77年第6期
[2]齐春风:《评近代日本对华军火走私活动》,《安徽史学》2002年第3期
[3]郭循春:《泰平组合、军火贸易与日本陆军的对华政策》,《抗日战争研究》2018年第2期
[4]郭循春:《战时日本陆军军命会社“昭和通商”》,《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4期
[5]臧运祜:《中日战争可以避免吗?———兼论“从九一八到七七”的连续性问题》,《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2期
[6]侯中军:《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外交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历史研究》2022年第1期
[7]杜连庆、陆军:《“九一八”事变前夕的“张、石之战”》,《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3期
[8]马振犊:《华北地方实力派抗日态度之比较研究》,《民国档案》1993年第2期
[9]邓正兵:《陈济棠与两广事变的发动———兼论两广事变的性质》,《学术研究》2002年第8期
[10]徐江虹:《新桂系与两广事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11]黄昊:《1930年代宋哲元与韩复榘对日态度之比较》,《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2]贺江枫:《华北自治运动与地方实力派的政治选择》,《历史研究》2019年第1期
[13]张逦:《日本对两广事变的观察与因应》,《历史教学》2022年第14期
[14]程静贤:《伪蒙古军初探》,《军事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5]丁晓杰:《1933-1936年日本关东军的“内蒙古工作”述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6]李秉奎、付春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警团武装述评》,《唐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7]封汉章:《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2期
[18]秦永章:《关于马步青、马步芳与日军进行秘密武器交易的几条史料》,《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19]萧李居:《中日外交谈判述略(1935~1936)》,《抗战史料研究》2012第1辑
[20]李亮、单冠初:《福建事变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应对———以lt;日本外交文书gt;为中心的考察》,《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7期
[21]熊沛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对华外交及战略意图——兼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学位论文
[1]商永林:《湘日泰平械款交涉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首大学历史系,2020年
[2]吴飞飞:《1923年中日宜阳丸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2020年
[3]魏仕俊:《二辰丸事件中日交涉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华大学历史系,2021年
[4]季泓旭:《浅议“伪满洲国”的国防力量》,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2015年
[5]左世元:《近代中国政派、政要之对日态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2009年
[6]吴娜:《德王以日自治梦想的破灭》,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2009年
[7]金以林:《从反叛到瓦解——石友三1931年反蒋失败的个案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论文,北京,2003年6月
日文期刊
[1]横山久幸「日本陸軍の武器輸出と対中国政策について——帝国中華民国兵器同盟策を中心として」、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戦史研究年報』第5号(2002年3月)
[2]名古屋貢「帝国議会で追及された兵器商社泰平組合」、新潟大学大学院現代社会文化研究科『環日本海研究年報』第16巻(2009年2月)
[3]高田馨里「軍事航空と民間航空——戦間期における軍縮破綻と航空問題」、『国際武器移転史』第2号(2016年7月)
[4]西尾隆志「戦間期ドイツから日本への航空技術移転——日本航空技術「自立」化過程と「軍縮下の軍拡」、『国際武器移転史』第4号(2017年7月)
[5]纐纈厚 「戦前期日本の武器生産問題と武器輸出商社——泰平組合と昭和通商の役割を中心にして」、『国際武器移転史』第8号(2019年7月)
[6]纐纈厚 「第一次世界大戦期日本の対ロシア武器輸出の実態と特質」、『国際武器移転史』第13号(2021年1月)
[7]名古屋貢「泰平組合の研究」新潟大学大学院現代社会文化研究科博士論文(新大院博(学)甲第64号. 平成22年9月)に加筆したもの
[8]名古屋貢「泰平組合の武器輸出」,新澙大学『東アジア : 歴史と文化』第16卷(2006年3月)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4年12月至2024年3月 确定论文选题,接受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下达的任务书,并按任务书要求完成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2. 2024年3月 完成开题报告。
3. 2024年3月至4月 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