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冲刺阶段。突发的疫情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与指挥下,截止到2020年11月23日,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我国开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行收入分配调整,提升我国居民幸福指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针对数字金融的概念、特征以及对居民幸福感以及数字金融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展开论述。
首先,针对数字金融的概念和定义进行论述,明确对数字金融的界定,为接下来对数字金融的进一步研究明确方向;并根据国内外现有文献,总结提炼数字金融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其次,针对数字金融的特点,研究数字金融在缩小城乡差距、提高资源配置等方面如何发挥作用;并将其与传统金融进行对比,总结数字金融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数字金融的概念,焦瑾璞(2006)引入普惠金融的概念至中国,其目的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但数字金融如何推行在当时引起各方学者的激烈讨论;《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2016)正式将数字普惠金融界定为“泛指一切通过是用数字技术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肖威(2021)认为数字金融如今已经覆盖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数字金融的特点,韩文龙、唐湘(2021)认为数字金融本身具有金融属性,实现资金的融通,能够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刘继兵(2021)认为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结合,除了具有传统金融的特性,还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发挥着数据优势和成本优势,改善了传统金融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关于数字金融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蒋凯(2021)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收敛作用;彭红枫(2021)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增加了金融理财的类型和种类,从而丰富居民的收入构成,并根据不同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构成不同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从而降低金融理财的风险,提高金融理财的收益。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1年11月底前——完成选题;
2、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3月底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刘继兵,田韦仑.数字金融、市场参与和居民幸福[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10):130-138.
[2]韩文龙,唐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乡村创业中介效应的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23(05):95-103.
[3]柳菲,余纯琦.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机制分析[j].北方经贸,2021(09):90-9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