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再”和“再三”是现代汉语中一组意义相近的频率副词,都是表达一个或几个事件在单位时间内重复和交替出现的情况,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二者有时可以互换。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学习者经常会把两个词语混淆,从而造出有偏误和歧义的句子,甚至很多汉语母语者对两者间的区别也比较模糊,在日常表达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对“一再”“再三”间的差异进行辨析,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近年来,关于这两个频率副词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其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层面展开。
首先,就“一再”和“再三”的句法功能来说,周小兵、邓小宁、张梅主要围绕两者对动词的选择、对时间和时间词语的选择,与动量短语“一下”共现、与能愿动词及一般动词的位置关系问题上展开研究,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陈全静在此基础上抛出新的辨析切入点,即“一再”“再三”对句子主语的选择;晏婧考察了“一再”“再三”与时态助词“着”“了”“过”的共现情况,同时从动词的情状着手,发现“一再”“再三”一般不与静态动词共现,多与动态动词搭配;胡孝斌认为,与“一再”“再三”搭配的动词,它们的有界性强弱也不一样,即除了与该动词是自主还是非自主性,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有关外,也与该动作持续一段时间后有无明显的终结点有关;刘晗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继续探索,辨析了“一再”“再三”与动词、介词、形容词的位序关系,并考察这两者与否定词共现的情况,推翻并补充了李燕、晏婧等人的结论。其次,就“一再”和“再三”的语义特征来说,周小兵、邓小宁认为“v 再三”中“再三”侧重强调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不是表达动作的连续性反复性;王友松认为“再三”的语义比“一再”要重,“一再”指客观地陈述事实,“再三”则是表达主观上的强烈情感;陆苏静指出“一再”“再三”所修饰的动作的时间跨度长短不一;晏婧则从词汇意义、时间特征以及量特征方面考察了“一再”“再三”的语义区别,比较系统全面;胡孝斌认为“一再 v”倾向于表示主观上的大量,“再三 v”倾向于表示客观的重复,这与王友松的结论恰恰相反;杨冬燕则从两者的语义共性与语义个性角度切入分析,并提出“一再”的语义比“再三”重,从而反驳了王友松的观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一再”和“再三”句法语义对比分析。论文内容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关于“一再”“再三”句法语义辨析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同时指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所能带来的实用价值。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搜集大量文献资料,阅读知网相关的期刊著作,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的整理与分类,对研究现状有大致清晰的把握。
2、统计分析法:从北大ccl和北语bcc语料库中搜集相关语料,并进行列表式统计,分析出研究对象的句法语义特征,使研究结论更加科学,更有价值。
3、描写归纳法:在进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分析“一再”和“再三”各自的使用特征,尽可能全面地归纳总结出二者之间的异同点。
4. 参考文献
[1]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2]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J].中国语言学报,1988(03):157-180.
[3]周小兵、邓小宁.“一再”和“再三”的辨析[J].汉语学习,2002(01):61-64.
[4]张梅.“一再”和“再三”辨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5):240
[5]晏婧.现代汉语频率副词“一再”和“再三”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胡孝斌.“一再”和“再三”的语义及认知模式的差异[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7(1):33-44.
[7]丁淑娟.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4.
[8]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05):367-380.
[9]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10]邹海清.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11]陆苏静.“一再”和“再三”的句法和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08):75-77.
[12]王友松.一再 再三[J].语文月刊,2002(12):18.
[13]关黑拽.现代汉语频度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5.
[14]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15]陈全静.数词的紧邻连用与“一再”“再三”的副词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357-363.
[16]杨冬燕.副词“一再”“再三”的辨析及其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21.
[17]刘晗悦.现代汉语表序时间副词与动词互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2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工作内容
1、 2024.10.15——2024.12.23 收集资料,确定选题
2、 2024.12.24——2024.1.5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3、 2024.1.6——2024.2.24 根据老师下达的任务书完成开题报告
(开学第一周提交定稿,经老师批改后上传系统。
)
4、 2024.2.25——2024.3.10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5、 2024.3.11——2024.4.21 完成论文初稿
6、 2024.4.22——2024.5.12 完成论文修改稿
7、 2024.5.13——2024.5.26 交定稿(2份),查重检测
8、 2024.5.27——2024.6.2 评阅老师完成评阅
9、 2024年6月初 准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