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语言学视域的语言景观指的是公共领域内以标牌为载体的可视性文本。landry&bourhis (1997)最先使用“语言景观”的概念,指出“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以“丝路明珠·银武威”旅游整体形象为统领,着力打造“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丝绸之路古城邦”“暑天休闲度假城”“户外运动体验区”和“西路军魂传承地”旅游品牌,努力建成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重要目的地、中国西部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国家级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国际特色休闲度假名城。目前,有关武威市语言景观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重点停留在错误分析、语言规范等方面,缺乏更深层次的探讨。武威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戎、崔、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现当下聚居着汉、藏、回、蒙等45个民族,整个本文通过分析武威市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景观的形式特点与内容特点,可以客观呈现该市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语言生态状况;通过分析武威市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标牌上的语码种类、顺序及布局特点,可以帮助了解该市少数民族使用的主体语言及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传播情况。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本课题将先对武威市城市语言景观进行综合考察,运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对回族聚居区、欧洲班列客运商区、明清街等代表性地区进行拍摄和记录,收集相关语料;对相关语料进行分类并录入spss制成语料库;然后对相关内容来进行分析,并探讨研究武威市语言景观的特征和表现。
论文基本框架:
1.引言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广泛地搜集、阅读、整理与本设计有关的资料。
2.经验总结法:研究已有的关于新闻评论的微信公众号,总结经验规律,取长补短。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大学四年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以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毕业设计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2.学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料、网络检索中充足的信息有助于毕业设计的编写;
3.了解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