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视域下的无锡市运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开题报告

 2023-11-26 18:59: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背景:无锡地处长三角平原中北部江湖间走廊,江苏东南部,流域分布上属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北倚长江,南滨太湖,西接常州,东临苏州。运河公园位于无锡蓉湖南路与春申路交叉口,古运河与新运河在此交会,整体分为A、B、C三区,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本次设计为运河公园C区,此区域处于城市与公园相接的重要节点,公园原址历史上曾经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粮油运输、仓储、加工业集中地。2006年结合老城区改造和工业遗产保护对地块进行改造。引入了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建成了全长218米的汉白玉雕刻长廊。是一个集米市文化、运河文化、体育文化、娱乐文化、生态绿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公园。

选题意义:民族文化视域下的景观改造的意义是对民族文化的特色的弘扬与思考,同时也是城市化背景下对于城市公园景观改造的重要方向。民族文化景观是人与人文以及自然长期以来建立的联系,体现了人类民族文化活动与自然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特征。自然系统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推动了传统城市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促进了民族文化视域下公园景观的持续性发展。无锡运河公园作为城市公园作为城市门户的会客厅,不仅具有集散、休憩、活动等传统功能需求,同时也是城市宣传的重要窗口,呈现地域性以及独特文化性的趋向。本课题选取无锡市运河公园C区,旨在研究民族文化与城市公园景观的内在联系,探讨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窗口向大众所传递出的特色文化内涵,设计出适应新时代要求并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景观。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整体考虑城市空间布局系统,将改造后的运河公园与周边城市肌理相融合,使得整个场地的设计与周边场地相协调,不显突兀。深度挖掘民族视域下的城市文化公园景观,将当地文化特色提取融入无锡运河公园中,打造当地独有的特色景观,实现场地与文化的融合,成为民族文化视域下的城市公园景观新风向。

关键问题:

1、现状路网较为混乱,需改善现有路网,形成人车分流,主要出入口位置可以结合交通组织重新布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从民族文化视域出发,构建一个完整的景观设计改造体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解决人地矛盾问题,为无锡市运河公园景观注入新的生命力。首先,梳理无锡市运河公园的区域环境变化和运河开发的历史过程。从区域自然环境形成背景、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与运河开发历程三方面进行分析,为无锡市运河公园环境研究提供基础背景。其次,对无锡区域的景观体系进行分层研究,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发展因素、水利建设等景观方面分析,总结各叠加层之间的关联性。最后,规划总结无锡城市背景下民族文化视域下的景观的传承与转化方式,为未来的规划世纪提供方法和依据 [1]

整体设计中实现“三脉一体”,即水脉、绿脉、文脉合一。其中水脉、绿脉是古运河的生态主体、景观空间载体,文脉则是体现古运河的精髓、底蕴、景观时间的载体,三脉融为一体才能再创古运河的辉煌 [2]

在设计场地中,水脉,即为京杭大运河。无锡古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不仅是无锡城市发展与变迁的见证者,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运河遗产资源。随着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不断发展与推进,文化遗产研究思路呈现出一种整体化的保护的趋势,不再停留于对于文化遗产单体的保护,而是涌现出遗产区域、文化线路、遗产廊道、文化路径等新兴理念 [3]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越来越高,民族文化面临着不断消退的局面。例如同江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非遗文化资源,但因地处祖国边境,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都相对缓慢,以致旅游业对当地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由此看来,对同江市而言,在挖掘总结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智慧景观元素谋划创建科技与非遗文化相结合的现代景观空间,无疑是对当前该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无锡市运河公园有三百余米长的遗产廊道,值得在设计中反复推敲其功能与空间形态 [4]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等频发,需要注意滨水空间汛期的河水淹没情况,引入弹性城市的理念,通过景观设施提高设计场地对于汛期的适应性 [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民族文化视域下的无锡市运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需要明确设计概念,完善空间秩序组织,规划空间功能分区。第一,明确设计概念。明确运河公园景观的详细设计理念,依托运河公园景观作为民族文化的输出窗口。第二,完善空间秩序组织。针对空间秩序组织设计需求结合周边交通、周边用地性质、使用人群等,对设计场地进行空间重塑。第三,规划空间功能分区,合理规划滨水区、原始建筑保留区、中心景观区、民族文化展示区等,形成完善的公园景观系统。

设计方案:设计前将进行详细的资料分析整理,包括区位分析、政策分析、场地分析、人群分析、swot分析,把握设计重要点及难点。确保民族文化视域下的无锡市运河公园景观设计是与周边建筑风格相统一的,与未来城市发展高度衔接的,交通流线是清晰合理的,功能分区是符合使用人群需求的,空间设计尺度是符合规范的。整体设计理念围绕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展开,从而为当地居民营造一个亲切的城市活动空间,为旅客创造一个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绿地空间。

研制方案:本方案将通过严谨的区位分析、政策分析、场地分析、人群分析、swot分析等进行方案设计,以民族文化为设计主题,基于民族文化视域下,从民族城市文化脉络中找到灵感,在场地中勾勒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设计元素。将文化历史、环境变迁以及景观风貌结合、分离、相交,寻找出属于无锡市运河公园最独特的公园景观。依照使用人群分类,按照不同的人群需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空间中道路流线、集散空间、亲子空间等不同的需求。设置景观主轴线,植入必要景观节点,打造核心景观区,设计合理的景观辅轴。进而辅以植物造景,赋予场所精神,植入人文艺术等,对设计场地景观风貌进行再构建。继而通过实地调研场地,亲身感受场地空间氛围,找寻场地中被人遗忘的空间,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撬动场地新业态,为场地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民族文化与公园景观融合的最初目标,助力民族文化视域下运河公园景观改造与无锡市经济文化发展的统筹融合,提升城市形象,传承城市地域性文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第一至四周(01.02-01.29):根据选题要求进资料归拢、查询与收集。

第五至六周(01.30-02.12):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撰写开题报告。

第七至八周(02.13-02.26):研究电子地形图,并查找相关设计案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