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制度的提前退休效应——缴费与待遇双重视角的检验开题报告

 2023-02-25 12: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着人口红利的优势使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持续近30年。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并且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虽然我国目前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情况仍在持续,并没有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但我国人口结构已由原来的年轻型变为的变化为老年型,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口红利已然消失。在制度层面,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相较于其他国家退休年龄偏低,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显然中国是全球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提前退休,这些实际造成了老年人人力资源的浪费,劳动力供给量大幅度下降、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养老保险是否会影响劳动者的供给决策,诱发提前退休效应值得我们探讨。如果存在提前退休效应,那么缴费与待遇是如何起作用的,不同地区、行业和性别劳动者的提前退休效应大小也是值得研究的。清晰地认识养老保险制度和劳动力供给的关系,能更科学的指导实践,也能使养老保险制度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因而,本文从宏观上分析养老保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即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对劳动者是否存在提前退休效应,在微观方面,以2012CFPS面板数据分析提前退休效应在不同微观层面的差异。将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提前退休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更合理地设定其改革目标与改革方案。并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解决劳动力流动受阻、人力资本积累受限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整个社会和谐、良性的发展发挥出更积极的效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内容一介绍我国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情况以及劳动力参与率现状

我国由于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间较晚,养老保险先后进行过多次改革,历史欠账较多,为了承担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成本和隐性债务问题而设定了较高的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制度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职工单位以职工个人缴费工资之和核定缴费基数,缴费比例16%,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简称统筹基金),个人以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8%,记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数额,按国家和省规定的缴费基数乘以缴费比例确定。缴费基数可以在本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到300%之间选择,缴费比例20%完全由个人承担,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12%记入统筹基金。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根据人社部202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9865万人,这一参保人数同样远高于其他国家,甚至还在不断上涨,人社部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要求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目标。总的来看,我国参保人数多,参保率也在稳步提高,而养老保险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对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显得愈发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参与率不断下降,而养老金给付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学者开始探究养老保险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从现有文献来看,很多学者试图用养老金制度来解释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国内外学者就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供给和退休决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现有研究中较为一致的观点即养老保险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待遇和缴费这两个参数设计。另一种则认为养老保险对劳动力供给不存在相关关系。

一、国外研究综述

第一种,养老金计划对劳动供给和退休决策有显著影响。很多学者认为养老保险的缴费及养老金的待遇影响劳动者个人的劳动供给决策,相当于增加了一笔额外财富,对劳动供给和退休决策有显著影响不仅会影响退休人口再就业甚至会诱发提前退休效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解释养老金制度对劳动者提前退休的影响,并揭示这一困境形成的原因。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1. 分析我国目前提前退休的情况,揭示养老保险制度对提前退休效应的影响,从缴费与待遇两个维度分析养老保险缴费对劳动者提前退休的作用路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m.feldstein.social security,induced retirement 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4,82 (5).

    [2]j.h.stock,d.a.wise.pensions,the option value of work,and retirement,[j].econometrica,1990,58 (5).

    [3]borsch-supan,a.,'lncentive.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on latbor force participation:evidence in germany and across europe'.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0,78,25——4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