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领域不再仅仅被视为“男人的世界”,大众对女性运动员的关注日渐增多;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对女性仍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媒体塑造的女性运动员形象也常常出现偏差。
奥运报道作为体育报道的一种,除了具有一般体育报道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额外特点:首先,奥运会是世界级的体育盛会,是展现国家形象与综合实力的大舞台,吸引了各国媒体的关注;其次,较其他赛事而言,奥运会男女参赛项目与参赛的运动员人数比例相对均衡;再次,奥运的报道热潮会吸引一些平时并不关注体育运动的受众;最后,奥运报道以赛事报道为主,运动员的个人和整体形象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使得赛场内外的奥运报道都对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媒介形象已经存在偏差的女运动员们在如此重要的奥运报道中是被如何塑造的,这一问题就格外值得注意和研究。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与权威性的电视台,也拥有奥运会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全媒体权利及分授权权利;同时,因为在报道运动赛事时,视频具有文字无可比拟的生动性,观众们往往更倾向于通过视频看奥运。所以可以说,央视的奥运报道是我国大陆地区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奥运报道之一,央视奥运报道中塑造的女运动员形象也属于最为广泛传播的行列。无论是在大众媒介还是在现实社会中,性别不平等的现象长期存在。但在不同时期,媒介对女性话语是否自始至终保持着一贯的态度,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是否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相应变化呢?从2008年到2021年历经的四届夏季奥运会,央视奥运报道对女性运动员形象的建构有何特点,又怎样流变?笔者希望研究奥运报道中女运动员形象的变化,并从中洞悉媒介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本论文研究对象为央视奥运报道中的女运动员形象,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的运动员,其中以中国大陆女运动员的媒介形象为主,其他国家地区的运动员作为补充。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媒介形象媒介形象的直接理论先导是李普曼提出的拟态环境论,研究媒介形象剖析“现实”、“媒介”和“认知现实”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格伯纳、麦奎尔等学者先后研究此话题后,不少传播学者开始重视以媒介形象为核心概念的研究。
近年来,针对某一类人群大众媒介形象的描述性研究逐渐增多。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计划搜集2008至2022年间央视的奥运报道作为样本,同时设定指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女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对于媒介建构的女运动员形象进行描述。
找到女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变化和媒体建构手法的变化,向视频媒体提出在建构女运动员形象方面的改进意见。
(1)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做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方法,目的是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或趋势,解释文献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
5. 参考文献
[1]王朋进.“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J].国际新闻 界,2010,32(6):123-128. [2]Tuchman G . The Symbolic Annihilation of Women by the Mass Media[J]. Palgrave Macmillan US, 2000.[3] Bloch G , Barnes B M , Gerkema M P , et al. Minorities and the mass media: Television into the 21st century[J]. Jennings Bryant, 2002[4]吴予敏.论媒介形象及其生产特征[J].国际新闻界,2007,(11):51-55. [5]于德山.30 年来我国运动员媒介形象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9,30(4):73-78. [6]陈步伟.新医改背景下医生媒介形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3.[7]慈勤英,周冬霞.失独家庭政策“去特殊化”探讨——基于媒介失独家庭社会形象建构的反思[J].中国人口科学,2015,(2):34-42 126-127.[8]许向东.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投影——传媒再现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0):42-45. [9]柯惠新,赵静,邹玲,陈锐.奥运背景下的中国人形象研究[J].对外传播,2009,(4):34-36 53. [10]董小英,李其,师曾志,余艳,陈文广,马张华.奥运会与国家形象:国外媒体对四个奥运举办城市的报道主题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2):1-9. [11]沈妍.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以德国《图片报》对奥运前后的中国报道为例分析[J].东南传播,2009,(1):48-50.[12]林子江.中美奥运报道的女运动员形象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13]Fink, Janet S, Kensicki, Linda Jean. An imperceptible difference: visual and textual constructions of femininity in sports illustrated for women [J].Mass Communication amp;society,2002,(5):317-339[14]Vikki Krane. We Can Be Athletic and Feminine, But Do We Want To? Challenging Hegemonic Femininity in Women''s Sport [J].Quest,2001(53):115-133 [15]黄杨.媒介中的女青年形象简析[J].妇女研究论丛,1996,(2):20-23. [16]杨珍.“被看的女人”——媒介传播中女性形象的符号学批判[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6-48. [17]秦晓红.论女性领导媒介形象的偏差塑造对女性参政的影响[J].求索,2007,(8):57-60. [18]解金柯.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媒体视角下的女性运动员形象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8. [19]吴惠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研究[D].暨南大学,2020.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