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永续债融资的动因及效果分析开题报告

 2023-12-25 08: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市场利率正逐渐加快,银行业用传统盈利方式带来的绩效早已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我国敦促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满足银行监管的要求,具体标志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因此,商业银行补充一级资本已成为当务之急。永续债具有股权债权双重性质,被专家誉为当下一级资本补充工具的最优选择。《巴塞尔协议Ⅲ》推出后,海外银行已经具备运用大量永续债券来补充一级资本的能力。而国内于2013才出现推出首支地铁永续债,2019年,永续债获得国内银保监发行许可,中国银行成功发布400亿元永续债,自此开创了国内商业银行永续债的先河,随后,其他商业银行也纷纷效仿发行。截至今日,国内关于永续债的研究理论大都基于海外研究成果之上,国内学者关于商业银行永续债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中国银行的永续债,为后续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提供实际参考。

因此,在此背景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银行永续债进行研究,分析它的融资动因,研究其融资后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发行单位,投资者对永续债的认知度,也可为后续我国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永续债在我国的推广。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永续债融资相关理论基础的理解。

2、中国银行永续债融资的动因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关于永续债性质的研究。

永续债自出现以来,学者们关于其会计属性的认定一直存在分歧。yao(2014)认为永续债具有双重性,企业发行符合条件的永续债将计入权益,以达到筹集资金与修饰财务报表的目的。卢晓(2019)提出因为永续债条款中具有限制性条款,发行方无法自己决定赎回权的不行使,所以永续债应该算作为金融负债。邱金平(2020)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特变电工永续债时,发现永续债应该计入权益工具众所周知,永续债具有股权、债权双重性质,这也是其引起争议的根本所在。2019年,财政部发布《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其中说到:在确定会计分类为权益或负债时,应基于到期日、清偿顺序、利率跳升等条款因素。西志颖,史本良(2021)建议国家应该完善相关政策,帮助群众确定其会计属性。2019-2022年之间,我国共发行1.95万亿元商业银行永续债,2021年初,永续债由减记型永续债完成了像转股型永续债的转变。发行主体也变得多元化。

2、关于永续债融资动因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先前学者研究永续债融资的理论成果,使用规范分析和事件分析,本文试图发现中国银行永续债融资的原因,分析发行后的效果。

研究方法:首先介绍相关基础理论,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法来研究中国银行永续债融资的动因,接着运用事件分析法研究中国银行融资后产生的市场效应,运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中国银行永续债融资后产生的财务效应,结合文献综述与自身实际发现存在的潜在风险,最终得出结论与发行建议。

本文主要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查阅与永续债、商业银行、企业永续债融资案例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3进行实际分析;文献分析,案例分析,数据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