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独立董事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具体而言,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独立董事的比例、任期、专业背景等特征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何影响?2.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如何?其在抑制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面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3.不同行业特点对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梳理国内外关于独立董事、盈余管理以及公司治理等相关领域的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
2.数据收集:收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包括财务数据、公司治理数据等,数据来源主要为csmar数据库、wind数据库等。
3.模型构建:根据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检验独立董事特征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关注独立董事特征的交互作用:不同于以往研究仅仅关注单一独立董事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本研究将探讨多个独立董事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例如独立董事比例与任期、专业背景之间的交互作用。
2.深入探讨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本研究将结合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境,分析独立董事制度在抑制盈余管理方面的实际效果,并探讨影响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的因素。
3.分析不同行业特点的影响:考虑到不同行业在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将对比分析不同行业中独立董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期为不同行业的公司治理提供更加精准的建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莎,张蕊.独立董事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终极控制人性质的调节效应[j].管理学报,2020,37(04):611-620.
[2] 邓博夫,陈冬华,田昆儒.独立董事有效性、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j].会计研究,2019(08):80-91.
[3] 陈艳,连玉君.中国独立董事制度:回顾与展望[j].经济研究,2017,52(03):164-17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