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意义:斑海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辽东湾地区,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濒危物种。也是目前唯一在我国辽东湾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斑海豹8个分布区最南端的一个。斑海豹作为辽东湾乃至黄渤海顶级的生物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经济、科研、观赏价值。
研究情况:对斑海豹生长发育的研究在国内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王者茂对斑海豹的生殖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为斑海豹的生殖和生长发育,分类等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信息。而在淡水条件下斑海豹的饲养与繁殖,张继忠的长期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支持。2002年大连圣亚海洋公园被大连市渔政监督管理局确认为大连水生野生动物圣亚救护中心。同时也被确认为斑海豹的人工繁育基地。从2006年起开展斑海豹的人工繁育研究工作,通过总结经验,对人工饲养状态下的斑海豹的饲养条件优化,提高斑海豹的人工繁育成活率。从2008年至2012年间成功繁育小海豹26只,成活率从一开始的33.3%增长为70%以上。
国外现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两国对斑海豹有救助繁育的记录,资料十分稀少。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人为干涉和控制的斑海豹繁育技术,目的在于提高野外种群数量。利用成年斑海豹作进行人工繁育,并且在出生后加强对幼海豹的饲养管理,对斑海豹的繁殖习性进行研究,总结幼海豹的饲养方式及管理条件,为人工繁育斑海豹提供一个更好的数据基础,并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标准。
内容:内容包括2015-2016年度人工繁育的基本步骤,各项客观饲养条件,环境条件,妊娠期管理,生产期管理,产后护理及注意事项,幼海豹的饲养、管理,人工哺乳等技术性总结。
关键性问题包括: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人工繁育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法。本实验以39只成年斑海豹为繁育群体进行人工繁育,结合一些文献等理论知识进行总结。通过繁育过程中的客观因素的调控和主观人为的一些控制,之后结合年度繁育的效果及成活率,对斑海豹的人工繁育与幼海豹的饲养管理进行总结。同时会提出包括本次试验的不足和今后可替代的方案等。
2002年大连圣亚海洋公园被大连市渔政监督管理局确认为大连水生野生动物圣亚救护中心。同时也被确认为斑海豹的人工繁育基地。本人亲自到大连圣亚海洋公园进行为期半年的海豹繁育期实习。对繁育期的海豹进行观察,记录数据。这里的驯养师繁育经验丰富,繁育的资料很有权威性,值得借鉴的价值很高。因此,本次研究可行性很高。
4. 研究创新点
本次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动物脱离了我们经常学习的家畜家禽,而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此前对于斑海豹的研究十分稀少,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种群数量调查,种群资源分析和保护等,随着近年来对于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野外放流的活动进行,为了提高斑海豹野外种群数量和放流活动的开展,我们才对人工繁育斑海豹有一个技术性总结。同时这次研究也是为今后的斑海豹人工繁育以及更深入的研究打好理论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本次研究计划是时间是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此时间段为斑海豹的生产期和幼海豹的护理期。预计在此时间段内完成本年度的人工繁育观察和数据的采集。
此时,怀孕母海豹已大部分生产,已经步入了幼海豹饲养管理时期,和预计进展情况吻合。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杨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开题报告
- 环状circINHA-315在猪卵泡闭锁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研究开题报告
- 环状circINHBB-614在猪卵泡闭锁过程中表达特征分析开题报告
- Nipbl调控小鼠卵母细胞纺锤体组装的作用研究开题报告
- 高温条件下芦丁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开题报告
- 除草剂阿特拉津对绵羊睾丸间质细胞增殖与调亡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 Ovastacin在哺乳动物卵子受精后的动态变化研究开题报告
- miRNA-27a 克隆、SNPs筛选及其与湖羊产羔数的关联分析开题报告
- 不同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白羽王鸽产蛋性能及蛋品质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ACSL1基因的多物种遗传分析及其与杂交猪脂肪性状的相关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