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社区协商治理的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以南京市六合区*社区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24 1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了社区治理的重要性:社区是国家的基础,只有把这个基础扎牢夯实,国家的大厦才能屹立不倒;社区是联系党和政府、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有效的桥梁和纽带,让党和政府精准了解和掌握群众诉求,满足群众所思所盼;必须将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城乡社区倾斜等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判断是,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但“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在这种背景下,全会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尤其强调要“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将其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并列表述,使得基层民主协商成为三大主体良性互动和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效衔接工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协商民主尤其是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是中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2015年《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等纲领性协商民主文件的出台,相关主题的地方探索开展得如火如荼。

尽管在一些地区取得了不俗成效,但由于主客观条件差异,我国农村社区协商实践中存在大量“走形式、假协商”“水土不服”等现象,农村基层协商制度面临“落地难”的困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社区”的概念以来,二战后在联合国对社区发展研究的带动下,国际上为数众多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始了关于社区及社区治理的研究。

2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发起新一轮的“社区复兴”运动,旨在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落实社区主义,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以推动政府改革和社会发展。

诸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区域、历史背景、文化观念、基本国情的不同,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包括强调社区主导作用的美国自治模式、坚持政府和社区协调配合的日本混合模式以及强调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强有力作用的新加坡模式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文章采用质性研究的分析方法,以南京市六合区村民理事会为调研参考对象,拟以该个案为分析对象剖析农村社区协商的有效途径和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对策。

研究主要以资料搜集和实地调研考察为主,分析农村社区协商民主的现状和不足,针对问题形成系统的策略。

5. 参考文献

[1]张航.回应前置:农村基层协商走向治理有效的路径探索[J].农村经济,2021,(5):91-98.[2].张大维.高质量协商如何达成:在要素-程序-规则中发展协商系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35-46.[3]郭华.甘肃省古浪县农村社区协商治理创新研究[M].202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