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齿跳属的DNA分类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13 09:52:5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刺齿跳(homidia)属于节肢动物门弹尾纲长角跳目长角跳科(陈方圆等,2011),是一个大的东方属。

全世界已经报导大约8000种跳虫,这远不是它的真实数字(deharveng, 2004)。即使在跳虫分类学研究比较完善的地区,比如西欧,每年仍旧有新种描述(kovac papac 2010; lukic et al. 2010)。和多数昆虫类似,专业分类技能以及有限的物种信息是跳虫鉴定的主要瓶颈(stevens et al.2011)。我国的土壤动物学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迄今报道的跳虫种类为313种,尚不及领土狭小的日本(400余种)。虽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分类学者,引进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分类特征。但是我国的跳虫区系和系统分类学研究还有相当大的空白需要填补。我国目前对于跳虫的生态学特征的生态功能研究不多,在环境变化对跳虫种群、群落的影响;跳虫与其他土壤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污染物对跳虫的生态毒理学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中国对于弹尾纲刺齿跳属的研究不多,全世界很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跳虫区系研究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跳虫大部分科属的系统发育研究仍不清楚,我们仍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利用分子数据评估刺齿跳属的物种界限,并比较不同来源数据coi mtdna、28s rdna所得结论的差异和优劣。

二.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案

所有标本使用吸虫器或tullgren-berlese漏斗烘烤收集、99%浓度酒精浸泡并储存于-20c冰箱中。选取国内优势属的物种,250只形态不保守的刺齿跳属标本用于dna分类分析。

模板dna使用上海生工试剂盒(ezup column animal genomic dna purification kit)提取。pcr扩增使用25μl体系于tc-5000(techne)扩增仪上完成。28s体系如下:1.5单位taq酶、3μl的2.5 mm dntps、4μl的10*buffer(含mg2 )(全式金生物,北京,中国)、每种引物1μl(5mm)、14.5μl双蒸水及1μldna模板,pcr程序依据xiong et al.(2008)和dhaese(2002)。coi扩增体系及程序同greenslade et al.(2011):2.5 μl10*buffer、2.5μl 2.5 mm mgcl2、2μl 2.5 mm dntp、0.5μl引物(10mm)、2.5μl模板dna、0.625μl taq酶(5u/μl)及13.875μl双蒸水。pcr产物使用1%琼脂糖电泳鉴定,纯化和测序由上海美吉公司的abi 3730xl测序仪完成。序列由sequencher 4.5(gene codes corporation, ann arbor, usa)读取和拼接并上传至genbank。序列经blast对比并在mega 5.1(tamura et al. 2011)中初步比对联位,最后手动调整后用于后续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近年来较流行的单基因GMYC方法(the Generalized Mixed Yule Coalescent method),利用似然法估计从物种到种群水平的转换点,高效地评估了单基因数据的物种多样性(Fujisawa Barraclough 2013)。相对单基因界定方法,多基因贝叶斯方法具有更多优势(OMeara 2010),它考虑了基因树、溯祖过程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甚至可以不管物种的单系性。但此类方法计算极为耗时。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物种进化过程以及方法间的差异(Carstens et al. 2013)。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2013年8月 进入实验室,查找文献,了解实验内容。

2013年8月-9月 熟悉实验过程

2013年9月-12月 完成大部分属种的测试等分子生物学工作,并提交开题报告。

2013年12月-2014年1月 补充少数种的测序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

本实验预测可以按时完成计划,实验初步结果较好, DNA条形码能有效鉴定刺齿跳的物种数量,更加可靠地发现隐形种,使生物多样性分析更加细致全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