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疫霉菌有100余种,其侵染植物引起的植物疫病是我国马铃薯、大豆等重要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其中,马铃薯晚疫病是全球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引起的马铃薯产量损失达到20%-80%,每年在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0亿元以上;大豆疫病在一般发生田块减产10%-30%,重发生地区减产60%,甚至绝产,一直是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近几年,在我国黄淮海和南方大豆产区的危害也越来越重。随着我国大豆和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马铃薯晚疫病和大豆疫病的危害不断加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和大豆生产的瓶颈因素,直接威胁我国粮食和油料作物的安全生产。
目前人们主要采取选种抗病作物品种、化学杀菌剂、 实施轮作等措施来控制该病发生,但是由于疫病菌致病型急剧变化,抗性基因正在逐步丧失,导致抗源材料缺乏;疫病菌的群体变异复杂导致对杀菌剂及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化学杀菌剂的大量使用,容易对环境产生破坏,危害生态安全,因此急需寻求新的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农业工作者的关注。同时国内外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微生物对疫霉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但是于农作物生长环境复杂,病害经常发生,而当前缺乏稳定的产品、技术集成和配套应用措施,导致微生物农药存在效果不够稳定、防治成本偏高。因此加强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应用和配套技术研究,将对疫病防治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具有疫霉拮抗活性生防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分析
以分别能引起大豆根腐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的大豆疫霉和致病疫霉为实验材料,从国内不同生态环境的农田中分离细菌、真菌、放线菌3000-4000株,完成室内离体拮抗试验,初步获得10-20株具有疫霉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进一步分离生防细菌、真菌、放线菌100株,完成室内离体拮抗试验,获得10株具有疫霉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对于获得的优良生防菌株,进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10株生防菌株的分类。选取高效的5个生防菌株进行蛋白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产吲哚乙酸、嗜铁素(siderophore)的活性检测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研究其生防效果。
内容:作物疫病生物防治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从中山陵、盐城、徐州、苏州等地采集的各种土样中分离出各种细菌、放线菌、真菌,通过蛋白酶活的粗筛,再通过平板拮抗作用的复筛,得到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将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技术路线:
4. 研究创新点
对人畜和天敌安全,与环境相容性好,活体生物建立种群后,对有害生物可达到长期较稳定的控制作用,及有益生物资源丰富可供开发。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2013.8-2013.10疫霉拮抗活性生防菌株的筛选;
2013.10-2014.1具有疫霉拮抗活性生防菌株的鉴定分析,蛋白酶、纤维素酶、产吲哚乙酸、嗜铁素的活性检测及生防菌的室内离体试验;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