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在,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引人注目。互联网金融不使传统的金融业务的开展方式得以改善,同时也促成了许多新的金融模式,这些新模式相辅相成,为现在的社会公众,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辈提供了更多的金融工具。互联网金融产品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习惯,也改变了大学生的理财投资方式。但是其弊端也不可避免地日益凸显出来。多元的消费方式、融资渠道使得大学生更容易获得流动金,加剧了这个年轻群体的不理智消费行为,同时理财知识的匮乏以及科学的理财观念难以在大学生心中树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这些互联网金融工具便成了刻不容缓的课题。因此我想以了解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消费理财行为影响为目的,并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目的展开调研,完成我的论文。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根据国内外现有文献,总结提炼目前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有何影响。
其次,从调查问卷出发,探索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南京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使用传统金融理财和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的情况,结合他们的个人特征探讨影响南京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与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的因素。再结合南京高校大学生获得理财信息的途径、理财的个人因素以及他们的理财目标,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南京高校大学生的个人金融理财现状以及他们使用的理财产品的人数比例与他们的特征的关系等,通过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探析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与理财方式的或好或坏的影响。
最后,结合调查结果及参考数据,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与理财方式提出相应的改善与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较早就有学者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进行研究,而对于大学生互联网理较财观念的研究少。国外学者针对大学生进行互联网消费的原因、差异性等方面展开了研究。donna mccloskey(2002)指出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原因是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yoo-kyoung seock、lauren r.bailey(2013)指出购物乐趣、时尚意识、价格意识、购物信心、方便意识及品牌忠诚度是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shirk john c(2011)[1]提出,对信息消费行为的研究可以从年龄的大小、教育水平的高低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进行考量,并且发现信息消费者行为在年龄、教育水平、社会地位等维度上有差异,由此发现,人们的信息消费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km tew 和 pl tew(2014) 在美国各地调查了 10 个不同高校的 513 名学生,他们发现男性学生和非白种人学生对投资理财观念淡薄,而且这种观念缺陷异常明显。另外他们还发现,超过 25%大一新生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理财观念,但在高年级之后,这个情况会改变[2]。norvilitis和 mac lean(2010)认为家庭是影响大学生投资理财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在研究大学生信用卡债务决定因素时发现学生家长的投资理财习惯与金融素养与大学生信用卡的使用频率密切相关,父母有过投资失败的经历将导致大学生信用卡的使用增加,甚至透支进行投资理财活动[3]。
国内研究现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2022年1月20日 完成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方法等内容
2022年1月21日-2022年2月15日完成研究设计、数据搜集等内容
2022年2月16日-2022年3月10日完成数据检验、结果分析、结论等内容
5. 参考文献
[1] shirk j c.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lifelong learning: consumer behavior[j].adult learning, 2011.
[2] tew k m,tew p l. financial literacy and the college student[m].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publishing, 2014.
[3] j. m. norvilitis,m. m. merwin,t. m. osberg,p. v. roehling,p. young, m.m. kamas.personality factors, money attitudes,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credit-card debt in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6,36(6): 1395–141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