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零售企业中国市场的进入模式、战略调整及动因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6 08:51:4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跨国零售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是基于母国市场环境压力与中国市场潜力共同作用的举措,其进入方式多以并购、独资为主。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不仅提高了自身经营能力,更为我国零售行业注入新鲜竞争力,为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40 多家进入中国,其中,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巨头已遍地开花。本文以沃尔玛和家乐福为例,具体对比分析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战略调整及动因分析。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跨国零售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这是外部环境因素推动和内在竞争优势驱动的共同结果。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我国对外外资开放的优惠政策、经济一体化格局加深以及跨国零售企业本国的市场状况等,内部竞争优势即为跨国零售企业自身具有的战略管理优势、企业资源优势与核心市场竞争力,这是其在中国零售市场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本文从内外因素的角度的出发,主要研究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动因分析。

(2)依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il范式),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东道国由其所具备的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不同而可分为三种:出口、技术授权和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包括独资(新建)和合资(并购),并购为跨国企业在我国确立市场份额提供了最快和最安全的路径,通过与我国本土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可以分担风险,更好融入我国市场与规制文化,新建即指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市场上设立独立的子公司开展业务,可以最大限度获取利润。随着新零售的冲击,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的生存之道迎来新的转变。6月23日,苏宁易购宣布拟出资 48 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 80%股份,而此前,阿里入股大润发,沃尔玛选择与腾讯合作,不少大型商超都找到了互联网靠山。本文以沃尔玛和家乐福为例,具体研究大型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并分析在新零售的背景下各外资企业在各个阶段的市场战略与营销手段的调整演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跨国零售企业的进入模式、战略调整及动因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 国际商业资本积极进入我国,加剧我国零售市场的竞争。钟慧中(1998)指出,零售商业经营的国际化是现代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世界经济体制秩序建设的良好,大大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为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早在21世纪初,沃尔玛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也紧随其后,桁林(2001)认为,跨国企业要想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地保持自己的规模优势, 就不能忽略对中国市场,这个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的开放。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来势汹汹,无疑对我国零售市场带来巨大的更新与洗牌,何强(2002)曾预测性地指出,跨国零售企业所带来的新型业态模式将促进我国国内零售业态的更新换代,加剧市场竞争,从而起到促进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作用。2004年,随着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世界零售业的两大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便在中国市场展开正面的较量。朱宗文(2005)指出,并购或将成为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导方式。费明胜、杨士刚(2008)认为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的动因主要有母国市场的推动力、中国市场的拉动力及企业本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年12月至2022年1月

拟定提纲,通过学校图书馆报刊、互联网、报刊及各大数据库搜集有关资料,初步了解有关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总结并提炼出提纲,填写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汪旭晖.国外零售国际化理论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6):87-93

[2]姚琼.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动因及趋势[j].商业研究,2005,(15): 34-36

[3]章爱民.跨国零售企业本土化经营战略——沃尔玛在中国给我们的启示[j].黑河学刊,2009(01):47-4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