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6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 2.81 亿人,虽然与2015年相比增长1.5%,但增速持续多年呈现下降趋势。
与此趋势相应的是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问题日趋严重,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并转变为“人口赤字”。
面对此等现状,我国众多学者开始讨论我国的“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专门研究互联网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首先鉴于国内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数量较少,其次以互联网为影响因素展开的研究更是罕见,所以我的论文主要以互联网的发展为切入点,探讨互联网的发展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互联网的使用是提高了农村劳动力成为工资获得者的概率还是促进了其创业,成为自我雇佣者?互联网影响非农就业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是通过提高其人力资本水平、扩展其社会资本还是通过降低家务劳动时间?
写作提纲:前沿提要,介绍论文写作背景——文献综述,论述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研究空白领域——数理分析,构建合理的数理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论验证,根据梳理分析结果得出我的结论——结论与启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互联网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国内外文献,一方面,部分学者从宏观层面研究互联网的发展对就业率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多的学者从微观层面分析互联网的使用对劳动者劳动参与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其他学者还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劳动者劳动参与的影响;除互联网对就业率的影响之外,国外学者还关注互联网使用的收入回报问题。
与国外较为丰富的研究相比,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卜茂亮等(2011)研究了互 联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发现互联网的使用能够带来60%的额外收入,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 型解决了样本选择问题后结果仍然十分稳健。 周冬(2016)使用有序Probit模型研究发现, 互联网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概率,并且提高了农民收入,但是其并没有解决模 型中的内生性问题。周洋等(2017)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创业的影响,他们发现 互联网的使用对创业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指出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是主要的影响机 制。除此之外,鲜有相关文献对该领域进行研究,专门研究互联网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相关文献更为罕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当前具体计划:
2022.11.29前:完成开题报告,阅读相关文献,对这一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初步的了解;
2022.3.13前:加强和老师的沟通,撰写提交论文初稿,完成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蔡 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4-13.
[2]汪 进,钟笑寒.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理论辨析与国际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2011(5):22-37 219.[3]宁光杰.自选择与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地区收入差异——兼论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j].经济研究,2012(s2):42-55.
[4]张锦华,沈亚芳.家庭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职业流动的影响——对苏中典型农村社区的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12(4):26-3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湖北省大学生小额信贷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平衡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 名品折扣店的经营问题及其改进措施研究——基于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
- 乡镇特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基于对江阴市青阳镇的调研分析开题报告
- 生鲜超市的消费者体验及其满意度提升研究——基于对消费者的调研开题报告
- 零售商自有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基于对京东自有品牌的调研开题报告
- 疫情对公众出行方式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开题报告
- 墨竹工卡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 减价商店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改革措施——基于对名创优品店的分析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