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意义:目前对于非洲猪瘟缺乏有效的疫苗用以预防。扑杀是发生疫情后唯一的防控措施,但是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课题旨在对asf有进一步的研究,找出猪场发生该病的原因。为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参考并摸索出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减少asf对我国养殖业的影响,促进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研究概况:20世纪60年代,asf在欧洲暴发,通过研究表明asfv主要感染巨噬细胞,并和导致免疫抑制,引起淋巴细胞凋亡。
灭活疫苗:将感染猪的脾脏用非离子去污剂灭活病毒后,加入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制成疫苗,免疫猪后可部分获得免疫保护,但是进一步研究后证实,不同的毒株产生的抗体缺乏足够的交叉保护力,灭活疫苗研制陷入困境[1]。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找出所在猪场可能导致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原因,经过分析后制定切实可行的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的方案。
内容:首先了解公司生产状况、猪群健康状态、猪场防疫制度、常见的用药制度、猪场饲料供应方案、病死猪处理方案、疫苗接种情况等基本信息,然后在进一步落实相关程序,每日对猪群进行健康状态的监护以及治疗,对其采食量以及基本生活环境(温度)进行记录,发现疾病及时处理,在实践中摸索出切实可行的针对非洲猪瘟等传染病生物安全体系的设计方案。
关键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实习的猪场最终暴发了非洲猪瘟疫情,实验猪群被无害化处理,没有得到后续很多数据。因此需要在反思猪场发病原因后再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非洲猪瘟,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诊断等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阻止该病的继续流行。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收集猪场原本的生物安全方案,找出可能导致该场发生asf的原因,并尽可能找到相关证据。然后再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新的合适的生物安全方案,并加以分析验证其可行性与正确性。
技术路线:
1.了解国家针对该病的政策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国内已经有非洲猪瘟的流行,目前对于此病缺乏有效的疫苗用以预防,如果发病只能通过扑杀抑制疫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养猪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本课题针对此病进行讨论,从非洲猪瘟的流行史、分布、病原学、感染范围和致病机理等方面揭示疫病的流行规律,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角度也进行讨论,以便于对该疾病的快速诊断,还会介绍针对该病的应急预案和防控措施等。最终制定出合适的猪场防疫方案,减少ASF对我国养殖业的影响,促进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掌握了猪场内部相关生产信息,对公司的防疫制度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对疫苗接种方案进行记录,通过生产实践,对公司的饲料供应制度有了初步了解,了解日常生产中常遇到的病死猪的处理方案,对保育猪、育肥猪的行为规律经行观察,学会对猪群的日常监护以及注意事项、疾病诊断,对常用药品的治疗方案有所掌握。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研究出一套适合当下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预期进展:计划在实习期内能够得到有效的临床生产数据,以及猪场常规防疫保健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案,最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方案。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