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差异及经济效益比较开题报告

 2023-02-13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人类的食品安全与国家安定有着重要的关系[1-2],其栽培方式从最初直播发展到育苗移栽,育苗移栽包括手栽、机插等,栽培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3-6]。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势必要求农业生产投入较少的力,使得抛秧、机插、钵苗机插等轻简型栽培发展较快[7]。钵苗机插作为一种新型栽培技术,有研究认为,与常规机插方式相比,钵苗机插具有抛秧稻移栽植伤轻、无缓苗期和手栽秧直立苗比率高、分布有序等优点,有利于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8-10]。因此明确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在其推广运用中具有实际意义。

目前关于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11-16]。前人的研究通过与手栽,发现机插方式具有较好的普遍增产潜力[17]。对于钵苗机插,前人通过肥料控制,栽插密度调节,较为一致地认为其具有明显增产优势[18-20]。但这种新型机插技术与常规机插相比,钵苗机插对于水稻产量形成影响的比较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两个高产试验品种,运用手栽,钵苗机插,常规机插三种栽插方式进行大田比较试验,从而分析探讨不同的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1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的形成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叶龄及茎蘖动态每小区(每块田)定点10穴,每隔5d观察记载主茎叶龄和茎蘖动态。

2)植株干物质测定分蘖盛期、孕穗期、齐穗期、齐穗后20d、成熟期取样,取样前普查200穴,按平均茎蘖数取样,取代表样3穴,105℃杀青30min,80℃烘干至恒重,地上部分茎、叶、穗测定干物质总量。

3)产量和产量结构成熟期各小区按平均茎蘖数取代表性样3穴,考查穗粒结构。去边行实收小区产量,实收时取样,测定杂质和实际含水量,按13.5%水分折算

技术路线:

试验方案:

试验地点: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

试验品种:0175(高产试验品种),29154(高产试验品种)

试验处理:双因子比较试验.

本试验采用两个高产实验品种,三种栽插方式:手栽,普通机插以及钵苗机插,手栽和机插1.75万苗,钵苗机插1.5万苗,随机区组排列,其他管理同高产栽培。

可行性分析:

本试验在大田研究条件下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高产田水稻产量形成的特征影响,通过比较得出手栽,常规机插与钵苗机插的产量差异。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目前已有研究者进行了钵苗机栽相关的比较试验,但试验主要集中于对钵苗技术推广的探索阶段以及栽培技术摸索阶段,但对于其与传统的手栽,常规机插栽培方式的比较鲜见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设计,比较研究不同的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从而明确其与其他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差异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13.5-2012.7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撰写试验计划,并做好田间试验的准备工作。2013.8-2013.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