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监督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20 0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经历全球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呈现竞争加剧态势,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日益加大,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实际生活中公司倒闭事件的频繁发生,说明许多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内部控制的监督要素来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在内部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监督要素始终贯穿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与其他要素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对控制的再控制。从监督机制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现实与规制反差的原因与对策,对于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十分必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内部控制监督失效的原因以及如何增强内部控制监督的有效性。

首先分析内部控制监督要素的本质以及与内部控制其他几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的关系,结合监督要素的作用分析其在内部控制机制中的地位以及发挥的作用;其次从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现状分别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内控制部监督出现的问题以及失效的原因。最后从法律、内部控制独立性、人员素质、审计方法、监督职能与目标等角度谈论增强内部控制监督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国内对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关注,属于比较早被关注的领域,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纷纷对内部控制监督有效性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高玉荣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失效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内部控制监督的作用弱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监督基础、企业的风险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较低以及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和职能不够完善等。军事经济学院审计系的武学进和刘露曦(2013)发表了关于内部控制的监督失效及其对策的文章,从监督机制的角度重点研究内部控制现实与规制反差的原因与对策,提出内部控制现实与规制的差距令人担忧,其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监督的失效,认为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包括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政府部门的监管效率地下、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强等,认为从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角度,加大审计结果依法公开的广度与力度,建立倒逼机制,促进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不失为缩小内部控制现实与规制差距的突破口。冼永光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作用及现状进行研究,并对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让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国外:自从COSO报告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诞生以来,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日趋增多,并取得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2022.1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22.1-2022.2细列提纲并进一步收集参考文献。

第三阶段:2022.3-2022.4围绕选题实习并完成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高玉荣《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弱化原因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2):153

【2】陈琳;石泓《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模型有效性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3,(5):120-121

【3】雍俊宏《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管理观察,2009,(10),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