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对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潜在且巨大的消极影响。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长期规划时,应考虑到碳排放增加可能导致的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国也面临这一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主体,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对于社会经济整体来说,企业披露低碳信息的行为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的公开信息能产生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反应,信息质量越高,经济和社会反应越强。低碳信息作为社会责任信息的一部分,首先产生的是社会效应,促进社会管理的良性循环;其次在经济社会整体良性发展的同时,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会更加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促使企业更积极地披露低碳减排信息。所以披露低碳信息在提高企业信誉的同时,也会对经济和社会管理产生间接的作用,从而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不少实证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不强,没有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气候变化风险作为一种新兴的宏观经济风险,具有巨大不确定性、超长期性和累积性等特点;二是中国政府虽已开始重视碳信息披露,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来切实推进企业的碳会计信息披露,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低碳会计信息,即使披露了一些,也因无相关标准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了披露效果;三是不少企业对于碳信息披露的认识尚存在很大缺陷,碳信息披露的认知和价值认定仍未得到大多数企业的重视;四是碳信息披露是完全自愿的形式,而且主要以非财务信息为主,缺乏量化指标,缺乏规范的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相关的准则与制度很不完善,碳信息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五是中国公民和社会的低碳意识还普遍不足,投资者对企业的关注重点也还没有放在企业低碳行为的绩效上。基于以上原因,短期内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自主性、积极性是不足的,整个社会碳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水平急需提高。 基于以上所述碳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信息披露水平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从理论角度帮助企业尽快构建低碳经济,并指导其碳披露工作,为企业在低碳时代的发展提供基础,避免成为#8220;绿色贸易壁垒#8221;下的牺牲品。在本文进行撰写的过程中,希望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在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学者们关于研究企业碳信息披露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出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并加以说明。最后吸取国外有关碳信息披露的经验,根据分析结果来提出相关建议和举措,构建碳信息披露框架,为企业碳信息披露问题提供理论的指导和操作指南。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研究内容:
1)简要了解cdp,阐述碳信息披露项目的基本内容,对碳信息披露的框架有个整体了解。
2)阐述我国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并从不同角度指出碳信息披露项目中存在的不足,阐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碳信息披露时的不当之处。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我国碳信息披露发展与研究
我国企业碳披露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碳排放的关注度的提高,我国政府对碳减排的重视,各企业对碳排放的披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整体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我国企业碳披露的主要途径之一,部分企业也参与到cdp的调查中。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参与cdp的情况进行碳披露的情况进行梳理对比,提出改进我国碳披露的建议。
在中国,作为 cdp 执行机构的商道纵横,自 2008 年至 2011年连续向中国流通市值最大的 100 家上市公司发放问卷调查,收集其温室气体排放信息以及应对战略等相关信息, 呼吁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社会责任。 2011 年,在 100 家应邀参与 cdp 中国2011 的企业问卷调查中 , 有 46%的企业对 cdp 问卷积极回复 ,达到了历年来首次参与度高峰, 其中有 11 家公司填写了问卷,有 35 公司提供了相关信息。 有 54%的企业不愿提供碳信息,其中 39 家没有任何回应,15 家公司拒绝参与调查。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国 100 涉及 28 个行业,填写问卷的只有 11 个行业,分别以银行、运输、煤与消费用燃料、汽车与汽车零部件、信息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建筑与工程为代表,4 家来源于银行业,占据着绝对数量。 在餐饮业、娱乐业、金融服务、航空、金属与采矿、建筑材料、工业集团等行业并没有对 cdp2011 做出积极回应。 与 2010年 13%的回复率相比,稍有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企业在碳信息披露方面的认识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缺乏披露碳信息的动力。《cdp 中国报告 》 中还指出 , 中国上市公司对气候变化的了解与认知程度不断加深。 在中国 100 的样本公司里,有 71%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其中 62 家公司明确提到气候变化,有 11 家成立了节能减排的战略治理机构或类似部门,有 16 家披露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激励机制及日常绩效考评情况。 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 71 家上市公司中, 有92%披露了其所取的具体应对措施。 70%的公司披露了节能减排的定量信息,且该数据披露比例有所上升。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16年11月,定下论题和研究方向并搜集整理文献资料;
2017年1月,完成开题报告并交指导老师审定;
2017年2月至3月,归纳整理文献资料并构思论文框架,整理并阐述碳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探究实证分析写作方法,结合国外碳信息披露有关文献,找寻本文章论述的要点,并进行搜集数据资料;
5. 参考文献
[1]陈华, 王海燕, 荆新. 中国企业碳信息披露: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 会计研究, 2013(12):18-24.
[2]陈莉. 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的基本框架及对我国的启示[j]. 商业会计, 2011(19):4-5.
[3]樊威. 英国碳市场执法监管机制对中国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17):235-240.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