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心理机制研究——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3 10: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今时代互联网成为了公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产品,公民依法享有表达权,互联网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满足了公众表达想法、交流意见的需求,成为公众发表意见的重要渠道。

由于网络用户的匿名性,公众在网上畅所欲言的同时,也极易忽视自身的责任意识,畅所欲言变成了口无遮拦,不理智的言论一旦没有及时制止,将导致群体极化现象,引发网络舆论暴力,将事件及相关人物推向风口浪尖。

网络舆论暴力现象自2017年以来愈演愈烈,受到各界学者重视,引人深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研究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动机和心理影响因素。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心理机制。

写作提纲:目录:摘要abstract引言1 绪论  #183;研究对象  #183;研究方法与意义  #183;研究现状   #183;网络舆论暴力与网络心理机制概念界定 2. 网络舆论暴力事件中的心理机制分析#183;网络传播心理因素分类#183;网络舆论暴力中的心理痕迹   #183;心理应用--网络舆论暴力的扩散 3. 网络舆论暴力中心理机制的影响   #183;心理因素对网络舆论暴力的推波助澜   #183;网络心理机制对网络舆论暴力的规范 4. 应对网络舆论暴力的措施   #183;网民层面   #183;媒体层面#183;国家层面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近年来典型网络舆论暴力案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国外学者对于网络舆论暴力的研究较早,主要从cyberbullying(网络欺凌)、cyberstalling(网络跟踪)、cyberarssment(网络骚扰)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对青少年网络舆论暴力现象研究最多。

当一个有动机的罪犯、一个合适的目标和缺乏有能力的监护人在时间和空间上聚集在一起时,犯罪就会发生。

(二)国内研究状况人民日报在发表了一篇名为《对#8220;网络舆论暴力#8221;说#8220;不#8221;!》的文章后,引起了国内研究网络舆论暴力的热潮,网络舆论暴力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历史研究法,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了解相关问题的理论基础;2. 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收集资料,采取比较研究法对比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3. 运用行为研究法和思辨法对已获取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4. 根据老师意见修改完善论文。

5. 参考文献

[1]崔蕴芳.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33.[2]邢旭东.网络舆论负面倾向的社会心理根源[J].青年记者,2018,(8):40-41.[3]彭兰.关于中国网络舆论发展中几组关系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9,(12):75-80.[4]温洪泉.网络舆论暴力产生模式探究[J].现代视听,2011,(3):27-30.[5]刘辉,陈红莲.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7,45.[6]毛向樱.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危害及监管[J].青年记者,2018,(14):12-13.[7]佟林杰,郭诚诚.网络舆论传播信息中非理性因素扩散及消解原因[J].中国集体经济,2018,(32):165-166.[8]刘岩芳,仇婷.网络舆论暴力形成机制研究[J].传媒观察,2018,(7):30-35.[9] Akers, R. L. (1977). Deviant behavior: A social learning approach.[10]马俊英.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同质化分析及其治理策略[J].河北企业,2018,(11):41-42.[11]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24-59.[12]江森.网络舆论中的网民心理因素探究--以#8220;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事件#8221;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13):11-12.[13]于阿娜.场域视野下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14]肖晓雷.网络热点事件非理性舆论中的网民心理探析--以#8220;杭州飙车案#8221;为例[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8):47-49.[15]侯玉波,李昕琳.中国网民网络暴力的动机与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本),2017,(1):101-107[16] [11] 王刚.从#8220;铜须事件#8221;看网络暴力的成因[J].传媒观察,2007,(1):3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