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理由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1978年的城镇化率是17.9%,2013年达到53.7%,城镇化率提高35.8%。然而,在城镇化率迅速提升的同时,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如未处理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8220;土地城镇化#8221;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等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笔者旨在通过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城镇化现状进行swot分析,研究中国发展城镇化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分析中国城镇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与升级的发展文献,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从国外学者对此相关研究来看。
戴维斯(2009)等在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与其的关系是需要从积聚的角度来考虑的,认为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人力资本是两者之间的连接点;认为政府实施的投资、贸易和价格等政策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城镇化的发展。
简#183;雅各布斯(jane jacobs,2007)在《城市经济》一书中又从历史经济角度论证了产业发展对城市的推动作用。他认为,正是在旧工作基础上增加新工作的地方人群不断地积聚,任何这种聚居地最终都会发展为城市。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农业可依靠城市化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月18日之前,提交开题报告。
2.2022年4月15日之前,提交论文提纲和初稿。
3.2022年4月30日前,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曹珍. 基于系统论视角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机理分析[j].当代经济,2013(21):132-134.
[2] 陈亮. 新型城镇化: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及路径选择[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35(2):1-5.
[3]陈桂林. 产业承接推动城镇化机理-以重庆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