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生均标准成本科学测算的理论与方法开题报告

 2023-01-19 22:56:1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第十八章中,就明确提出,#8220;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8221;

对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统一生均经费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和政府要对义务教育进行科学管理,有必要建立成本核算制度,计算成本,考核绩效。不仅进行教育改革成本分析需要教育成本信息,教育管理更需要成本信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对核算教育成本、提供教育成本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义务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是我国所有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阶段,科学测算其成本,对财政预算支出、提高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拟研究生均标准究竟该如何合理确定,以及其困难之处,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关键问题在于标准的合理与公平性。

写作提纲:

1绪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曾满超认为教育的成本是机会成本,#8220;教育投入的成本或经济价值被定义为它的机会成本,并且以该投入最佳使用的价值来测定#8221;。教育成本不仅包括人员、学校设施、供给和设备等方面支出的公共教育经费,也包括学生及其家长在教育上的支出(直接私人成本,诸如学费及其他与教育有关的杂费、课本、校服、交通等)和学生放弃的机会成本(间接私人成本,诸如放弃的收入和其他生产活动);还包括私人对教育的贡献(个人、家长或私人组织的货币或实物贡献)。教育成本概念是在80年代引入我国的,由于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因而一开始就引起了会计学界、财政学界和教育界的兴趣,许多学者对此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这个领域上做出了较大贡献的有:盖浙生在其《教育经济学》中,对教育成本进行了研究,指出教育活动是

一种服务,教育成本可分为教育生产者成本和教育消费者成本,且可用公式:教育成本=教育生产者成本(即直接成本,指教育机构之费用

) 教育消费者成本(间接成本,指机会成本)来概括。阎达五、王耕提出,教育成本是指教育过程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形式总和。从理论上说是指培养每名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包括有形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09日--2022年11月30日:搜集论文资料

2、2022年12月01日--2022年12月31日: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01月01日--2022年03月19日: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华成刚:我国义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冯学军: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

张传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