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每年秸秆产量高达8亿吨左右[1],目前主要处理方案是露天焚烧[2],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如果将这些生物资源转化为生物质炭不但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还可以对土壤进行改良。
本研究通过探究生物质炭的施用对植食性害虫麦长管蚜的取食影响,为生物质炭的农用在对植食性害虫的影响方面做出参考。
以期能为生物质炭的农用达到减肥、减药的目标提供科学根据,为植物保护应对全球变化提供新的途径,为全面科学的评价生物质炭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研究生物质炭的施用是否会对植食性昆虫产生影响,从而为更加系统的评价生物质炭提供理论依据内容:为了解生物质炭对植食性害虫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了麦长管蚜作为研究对象,选用水稻、玉米和小麦秸秆三种不同原料来源的生物质炭,并均选用相对田间较低的15g/kg用量,施于红棕壤试验土中种植麦苗,并设置未施用生物质炭的处理作为对照,通过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 EPG)技术测定蚜虫对各处理麦叶的刺吸取食行为,分析相关电位波形的发生频次与持续时长。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选用水稻、玉米和小麦秸秆三种不同原料来源的生物质炭处理实验,试图分析生物质炭对麦长管蚜取食行为机制间的关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本试验使用dc-epg型(八通道面板控制直流电型)昆虫测探电位仪,对麦长管蚜的取食行为进行观察分析。
将供试的麦长管蚜无翅成虫饥饿2 h后,用导电银胶将一根金丝(长约3~4 cm,直径为20μm)的一端与麦长管蚜的中胸背板黏连,金丝另一端通过银胶和铜丝与铜钉相连,接入到昆虫电极。
取一株供试麦苗(约20 cm高),向麦苗根部的土壤中浇灌清水(直至底部溢水),之后将植物电极插入土壤中。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施用不同种类与不同浓度下的生物质炭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预计小麦、水稻各12个有效重复,进行除据分析,讨论生物炭是否对植食性昆虫的取食行为有影响。
预期进展:2017.06-2018.01 完成小麦、水稻各12个有效重复2018.01-2018.03完成数据分析2018.03-2018.04完成论文撰写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