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危害水稻的光谱监测开题报告

 2023-02-16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本研究在牌楼实验基地,人为设置不同虫量的褐飞虱处理对其危害后的稻株进行光谱反射率的测定,揭示褐飞虱危害初期在稻株进行光谱反射率上的表现和特点,并构建了虫量预测模型,以期为利用高光遥感技术监测褐飞虱危害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近几年,高光谱监测技术的发展将为田间病虫害调查提供更为方便、快速、无损和准确的新方法。

目前已经有一些利用光谱遥感监测病虫的研究报道,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不同绿色植物的光谱差异1. 不同作物的光谱差异2003年,schmidt对27种典型植被地面实测光谱后指出,不同的植被类型间在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存统计学差异;2007年,vaiphasa采用遗传算法比较了16种热带红树林的400~2400nm范围内的反射率光谱,研究发现虽然植物之间的光谱极为相似,但是仍可以找到区分它们的诊断光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目前,通过光谱特征或spad监测褐飞虱危害已有一些研究,但尚无稻飞虱光谱监测的实际应用。

本研究将对水稻受不同虫量褐飞虱危害后冠层的光谱反射率进行连续多次测定,以期为筛选出表征水稻受褐飞虱危害后的光谱指标,从而为遥感监测褐飞虱危害提供指导。

二、研究内容1. 供试水稻的种植和褐飞虱虫源的培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1.本课题要求以严谨的研究态度及认真的研究精神开展工作。

2.要求有积极热情的探究精神,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3.查阅文献学会光谱测定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利用冠层光谱特征及监测的光谱模型对水稻受到的褐飞虱危害后进行监测,了解水稻受褐飞虱危害后叶片冠层光谱特征变化及其与褐飞虱的危害关系。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017.05中旬 种植水稻2017.06下旬 饲养褐飞虱2017.07.25 接虫后第一次光谱测定2017.08.04 接虫后第二次光谱测定2017.08.18 接虫后第三次光谱测定2017.08.23 接虫后第四次光谱测定2017.09.01 接虫后第五次光谱测定2017.09~2018.01 整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撰写开题报告2018.01.18 提交开题报告2018.01.23 提交中期检查2018.04.01 提交论文草稿2018.04.10 提交论文定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