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barr]无性态为[pyricularia grisea (cook)sacc],是稻梨孢属真菌,由其引起的水稻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据报道,全球每年因稻瘟病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15%, 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1]。
在我国,稻瘟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近几年,在西南、长江中游和东北等稻作区持续大发生,年发病面积达330万~570万ha,损失稻谷数亿公斤,给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1、建立水稻稻瘟病病菌分别对氟啶胺和叶菌唑的敏感基线。
2、探究实验室条件下稻瘟病菌对氟啶胺和叶菌唑产生抗药性突变的可能性及所获抗药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以评估稻瘟病菌对氟啶胺和叶菌唑的抗药性风险。
3、确定叶菌唑和氟啶胺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材料的准备及研究方法: 在江苏未使用过氟啶胺和叶菌唑药物的品种试验区域采集标样,经过常规组织分离获得水稻稻瘟菌株若干株。
将供试菌株分别转入pda 斜面,稻瘟病菌在28℃恒温保存备用。
供试杀菌剂氟啶胺和叶菌唑原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叶菌唑是三唑类杀菌剂,此前一直用于对谷类作物壳针孢、镰孢霉和柄锈菌植病有卓越效果。
叶菌唑同传统杀茵剂相比,剂量极低而防治谷类植病范围却很广。
氟啶胺是日本石原产业公司开发的新型取代苯胺类、广谱杀菌剂,对灰葡萄孢引起的多种灰霉病有特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进度安排:2017年7月至11月:建立起稻瘟病菌对氟啶胺和叶菌唑敏感性基线,筛选抗性突变体。
2017年2月至4月:继续诱导突变体,并进行稻瘟病菌毒理性实验。
整理数据、结果,撰写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