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名著融入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 ——以《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为例开题报告

 2024-01-18 0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人文素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反映出个体在人文知识上的积累与沉淀、关乎于个体的内咋情感、可塑造个体人文品格的形成、体现于日常生活的文人操行之中。美术课程是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作为高中美术课程主体的鉴赏课可以从多种角度提供素材,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强调了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重要性,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艺术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并在艺术课堂上与同伴们分享,以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要求他们具备综合性学习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笔者在第七学期的实习教学中发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与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赏析有着密切的联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从中国文学名著在中学美术鉴赏的融入出发,探讨提升学生的审美领悟能力的方法,试图在把握文艺理解的要素时,借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的先见,让古典名著融入美术课堂,为从学生审美领悟的心理上,搭建一座美术学习与文学作品赏析之间的桥梁,将文学美的生成性探究,向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更有效的提升教师们在中国画赏析课堂教学中把握艺术作品意境时的力度,进而引导学生更直观的领悟创作主题的抒情意向,培养自身借景抒情的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鉴赏教学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可以借鉴,但对于中国文学名著与鉴赏的融合课堂认知必须有从创作主体切入到欣赏者的过渡,整理中学生鉴赏作品的方法特点,从中提炼中学生赏析过程中的特点。阅读相关的教学文章,获取中学美术中国画鉴赏课教学的相关经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张亚斌.中国画意境在中国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9:1-66.

[2] 陈方浩.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中文学名著的融合运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1-12.

[3] 王朝磊. 浅析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的渗透[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出版者不详],2013: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第二——十一周进行教育实习,思考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搜集相关资料与素材;
2.第七学期第十四——十五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3.第七学期第十六周接收毕业论文任务书;
4.第七学期第十七周完成研究文献综述的撰写,提交指导教师审批;
5.第七学期第十八周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提交指导教师审批;
6.第八学期第一——六周撰写、完成初稿阶段;
7.第八学期第七周毕业论文中期汇报检查;
8.第八学期第八——十周撰写、完成二稿阶段;
9.第八学期第十一——十二周修改、完善定稿阶段,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10.第八学期第十三周毕业论文定稿,进行查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