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容,同时伴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推行,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常规交通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大多数市民首选的出行方式。但是鉴于城市常规交通承载量大,运行时间长等特点,也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加上近年来贵州公交最湖重庆公交,浙江杭州公交纵火,广州公交爆炸等一系列公交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使公交运营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准确对公交系统运营安全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是保障公交安全运营的重点。
对城市常规公交系统运营安全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的目的是保障常规公交安全运行和运营。城市公交的安全运营不仅可以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也可以为公交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保障。在研究风险识别与评价问题的时候,对常规公交系统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判别与仔细的分析,进而通过研究掌握风险因素,以及因素不达标引起的风险程度、事故产生后的系统功能能够维持到什么程度等评价结果,从而可以找出城市公交线路运行的薄弱环节,提前制定防范预案,指导潜在危险事件的发生,研究与设计防范措施为城市常规公交系统运营风险的预防与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提升事故风险下城市常规公交的风险抵抗能力和恢复性。在风险识别与评价相应的因素时,我们应该做到科学准确。目前我国城市常规交通前景良好,研究其运营安全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对于城市公交系统运营安全的风险识别与评价理论补充,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针对目前城市常规公交系统运营风险识别方法效率低下,对风险把控不全面等问题,拟建立一种便捷通用、全面的常规公交评测方法,对可能影响公交运营安全的潜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事故树法从公交运营人员、车辆、道路以及管理四个方面中筛选出关联性强的影响因素作为城市常规公交系统运营风险因素,完成风险识别;
(2)基于风险识别研究成果,以风险因素关键词为索引,利用文献综述法,在查阅以往研究分析的同时确定二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对于风险因素的研究
李连杰等人在《城市公交安全管理及评价研究》一文中,从分析影响城市公交安全因素入手,指出了影响公交安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即人、车、路、交通环境因素和法律、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诸多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人员因素是主要因素,车辆因素是次要因素,道路直接因素虽仅占公交事故的5%,但至少30%以上的交通事故直接或间接的与道路条件有关,城市交通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公交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该文从深层次剖析公交事故发生的机理,对于城市常规公交系统运营安全风险因素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张正贵等人在《南京地铁运营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与控制》一文中,将地铁运营危险源风险因素识别范围囊括为运营生产服务活动和所涉及的各环节即为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的因素。利用脑力风暴、经验判断(experience or historical dat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危害与操作性分析(hazard & operability,hazop)、工作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等方法,结合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以及6种类型和地铁运营事故类型,将危险源风险因素等级划分为r1、r2、r3和r4等级。此风险因素研究为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风险因素的研究具有实用性。
4. 研究方案
首先从公交运营人员、车辆、道路以及管理四个方面,利用事故树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风险识别,筛选出关联性最强的影响因素作为风险因素。其次根据研究成果,通过利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文献的查询确立二级指标,完成构建运营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隶属函数确定各特征特征指标的隶属函数参数值;构造判断矩阵根据特征指标的模糊集和隶属函数,计算得到指标在不同评价状态下的隶属度,得到多种选择方案下的隶属度矩阵;根据权重向量及指标因素计算甄别向量;根据甄别向量及成长系数计算甄别分类值;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选择甄别分类值最大的所对应的目标方案。最后应用于南京市浦口区605路公交的运营系统中,佐证该风险识别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5. 工作计划
周次 | 工作内容 |
第1周 | 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对指定的英文原文进行翻译,及时完成翻译工作 |
第2周 | 检索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构思文章的大概思路,写出文献综述,合理安排毕业论文设计计划,按时提交开题报告 |
第3周 | 国内外城市常规公交系统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文献综述 |
第4周 | 归纳已有的识别与评价体系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性 |
5~6周 | 分析四个侧重因素特点及影响涉及区 |
7~8周 | 选取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对侧重因素进行研究 |
9 | 定性评价,确认识别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
10 | 总结前面研究,撰写论文,完成论文初稿 |
11 | 修改论文,请导师指导,然后进行论文规范性检查,完善论文 |
12 | 毕业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
13~14 | 论文答辩 |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