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目标下的城市客运走廊出行结构优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3-12-08 09: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不同交通出行方式在能耗和碳排放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交通出行结构是影响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交通部门作为主要的低碳减排部门,在不断完善城市交通功能、满足居民主要出行需求的同时,有责任推动城市交通系统创新发展,在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优化基础上向高效、低碳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转型。如何在保障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改善城市交通发展方式,降低高碳排放出行结构比例,引导城市交通低碳发展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城市低碳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2.研究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在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以及城市交通出行需求剧增的背景下,合理的出行结构是保证碳减排的重要因素。适当地降低私家车的使用,提倡绿色出行,增加轨道交通和公交车所占出行的比例,是实现碳减排的基本手段之一。城市客运走廊往往集中了轨道交通、公交、小汽车等交通方式,汇集了城市大部分的出行客流,时常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由于燃油车的存在,城市客运走廊同时也成为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基于现有的出行结构,依据各种交通方式出行量等调查数据,构建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出行结构优化模型,对客运走廊出行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客运走廊现状问题调查、分析

对11号线客运走廊的交通出行现状、沿线用地性质、居民出行方式等进行调查,搜集沿线居民出行行为等相关数据,总结并分析当前城市客运走廊存在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针对出行结构优化这一课题,国内外学者对此有广泛的研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的影响因素、出行结构优化方法、出行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与相应的政策调控手段等。具体的研究如下所示。

1.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影响因素

王烨 ref _ref125568869 \r \h \* mergeformat [1]从不同出行方式的碳排放的差异入手,分析北京现有交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借鉴哥本哈根、东京和香港的经验,提出了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和降低城市交通碳排放的路径与对策,为我国发展低碳交通提供借鉴与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1.研究方案

本项目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出行结构、居民出行特征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客运走廊出行结构存在的问题,从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各因素对出行结构的影响,在碳减排的目标下构建出行结构优化模型。基于出行结构优化模型,结合南京地铁11号线沿线客运走廊,针对未来地铁开通后的出行结构,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对出行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公共交通的分担率,落实碳减排的发展目标,为城市碳减排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所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本研究课题初期完成英文翻译、开题报告等内容,在对课题有初步的认知后,筛选5—10篇相关文献进行精读,进入具体的课题研究阶段。在研究阶段通过精读文献,研究客运走廊出行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影响因素、优化方法、调控政策等内容,获取现状及未来年份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需求等数据,提出相应的约束条件,构建出行结构优化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南京地铁11号线客运走廊,针对地铁11号线开通后客运走廊沿线的出行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与优化。后期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准备论文以及答辩材料,修改完善并提交最终成果。

具体的工作计划如下表所示。

起止日期

工作内容

第1周

按照指定的英文原文完成不少于三千字的文献翻译及时检查并按时提交检索专业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第2-3周

根据开题报告中所列出的内容,完成论文的详细提纲

第4-5周

针对碳减排目标下城市客运走廊出行结构优化相关理论、影响因素、优化方法、调控政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第6周

构建碳减排目标下城市客运走廊出行结构优化模型

第7-9周

进一步优化碳减排目标下城市客运走廊出行结构优化模型

案例应用

第10-11周

提出改进策略,总结整理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初稿

第12周

修改完善初稿,进行规范性检查,进一步完善论文

第13周

论文定稿,打印并装订,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准备答辩

第14周

进行论文答辩,修改完善提交最终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