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背景
全球生育率下降是20世纪下半期至本世纪中叶人口领域最重要的变化之一。生育率持续下降,减缓了人口的增长,而随着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平均预期寿命逐渐提高,人口的结构性问题凸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2020年出生人口规模仅为1200万人,总和生育率仅为1.3,已经处于极低生育率水平。实际上,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早在1992年就已低于2.1的更替水平,正式进入低生育社会,至今已近30年。并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从2010年到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为应对少子化与老龄化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挑战,我国已于2013年和2016年先后实施“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开始逐步放开生育的实践探索。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出生人口中的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上升为2017年的50%,二孩政策初显成效。然而,我国总和生育率仍长期低于人口生育更替水平,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亦是不争事实。教育成本高、抚养时间精力不足、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原因都制约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为有效回应生育主体需求,破解当下人口低生育难题,进一步激发生育意愿,202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决定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即为“三孩政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在校大学生(主要指本科生和专科生)生育意愿进行调查研究,从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专业等方面对不同学生的生育意愿进行分析,并从生育意向、生育政策评价、生育时间等角度深入了解其生育意愿,同时,对存在消极生育观的学生进行专门研究,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思考,分析原因,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依据,以不断完善三孩政策,提高我国生育水平,塑造大学生积极的生育观。
二、预期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4. 参考文献
[1]陈胜利,张世琨.当代择偶与生育意愿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24, 298-304.
[2]田雪原,陈胜利等.生育文化研究[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21-234.
[3]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北大出版社,2010.8: 51-5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11月1日—11月30日,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4年12月1日—12月30日,教师指导学生确立论文写作提纲并逐步细化
3.2024年1月1日—1月20日,教师下达《任务书》、外文翻译资料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社会工作介入隔代教育家庭中青少年行为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 新时代农村互助养老组织的生发及运作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 “托老所”式社区养老服务探究——以成都市“白河左岸长者乐园”为例开题报告
- 新冠疫情背景下企业员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以常州市餐饮企业为例开题报告
- 柳州市X机构“养内设医”养老服务研究开题报告
- 新生育政策下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研究——基于四川省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开题报告
- 城市社区建档困境老人的养老需求与福利保障探究——以苏州市C街道为例开题报告
- 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自我价值感提升探究开题报告
- 司法社工介入附条件不起诉涉案未成年人观护帮教的个案探究开题报告
- 护理院老年人负性情绪消解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开题报告